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5年11月27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1月27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然而目前我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全国还有20多万人用不上电,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有33万个。专家分析认为,因病因灾致贫、缺乏资金、缺少文化是贫困人口长期不能脱贫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时刻牵挂着贫困地区农民脱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1)概括材料一的经济信息,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该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党和政府提出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标的理由。

 

(1)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当前贫困现状不容乐观,因病致贫等多种原因影响贫困人口长期不能脱贫。说明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如何:①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解决因病因灾致贫的问题; ③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投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完善农村信贷政策,加大对贫困农民脱贫的资金支持力度。 ⑤提高贫困农民的文化素质,加强对贫困农民的技术培训。 (2)①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提出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标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提出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标也体现了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完成脱贫目标是维护人民利益的体现。⑤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提出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标是政府责任的体现。 【解析】 (1)从材料中可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因病因灾致贫、缺乏资金、缺少文化是贫困人口长期不能脱贫的重要原因,说明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阐述扶贫的措施,应从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的支持(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加大对“三农”事业的支持力度),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搞好农村的就业和创业、提高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等角度阐述。 (2)本题涉及党和政府两个政治主体,本题题型为“依据类”试题,从整合党和政府怎样做某事的知识。应从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和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性质和宗旨、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等角度阐述,原理必须结合材料分析。 【考点定位】政府的性质、宗旨、我国的政党制度 【考情前瞻】关于政府的知识考查 1、考查概况。政府作为国之重器,近年越来越受到高考的青睐,其出题材料丰富、命题角度灵活、答题方式多样,成为考生提高成绩的门槛。纵观近几年高考,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所涉及,占总分比重有所上升。考查知识点主要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和行政监督体系,其相关知识应引起考生重视。题型主要侧重于措施类和原因类,考生应把握“怎么做”和“为什么”等设问方式的答题要求,并且掌握“审材料、看整体、抓中心、找关键词”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总结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 2、答题技巧。在熟记课本知识,完整分析材料的前提下,选择题应坚持“排错—除异—选优”的原则;非选择题要通过审设问确定答题范围,读材料把握整体观点,划层次找关键词后联系课本具体知识点,列提纲防止要点遗漏。组织答案要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把材料观点转化成为课本语言; 3、选题建议。针对本知识点特点,建议考生选题时坚持“低起点、高标准、小台阶、大密度、勤反复、重能力”的原则,以政府“是什么—为什么做某事(必要性+重要性)—怎么做某事”的顺序把相关知识相串联,把握彼此关系,并通过答案的对比归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专业化自己的答题语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和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20157月,美国宇航局宣布,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另个地球”,“它就是位于太阳系外的行星开普勒-452b,与地球的相似指数为0.98。”9月,美国宇航局又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今天,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可见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能够使我们正确对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