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8月8日举行记者会王毅在回答记者有关问题时表示...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14年8月8日举行记者会王毅在回答记者有关问题时表示,中日是近邻,本应和睦相处,“目前的局面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不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 “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王毅强调,如果日本某些人要执意为当年的侵略历史翻案,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也都绝不会容忍和姑息。有网友发表言论说“中日两国的局势是变幻莫测的,想把握住中日两国的局势变化那是徒劳的。”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①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

②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③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网友认为:中日两国的局势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中日两国的局势变化你是徒劳的。该观点认为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中日关系的变化,属于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而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①④说法正确。②③与题意不符。该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乙秀才文思泉涌,果然一举高中。两个秀才回来后都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考不好了。”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二者的话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二者的话都坚持了唯物主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认为“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

A.相对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辩证法

 

查看答案

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从哲学上看,令人生畏的铭文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查看答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在全国地方社科院院长座谈会上表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是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   )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学说

哲学社会科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朱熹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问“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有很大关系。这些故事说明(   )

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世界思考

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