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3年12月9日对做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二批范围片大面广,涉及的矛盾和问题具体尖锐,务必对确保活动健康发展进行系统设计。要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全过程都发动群众参与、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树立群众观点,密切干群关系?6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联系材料二,分析党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让人民更满意?4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能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分)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开始教育实践活动夯实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2分)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与人们的联系,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2分)(坚持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亦可酌情给分) (2)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在开展群众联系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确保活动健康发展进行系统设计。(2分) 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开门搞活动,发动群众参与,说明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树立群众观点、密切干群关系的原因。解答本题学生通过分析材料一可以发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密切干群关系、夯实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其原因,学生可从党的地位、性质与宗旨等角度去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联系材料二,分析党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让人民更满意。解答本题也需要学生从对材料的分析理解中来寻找答题的突破点,本题材料中“做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务必对确保活动健康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启示学生可从党的科学执政方式角度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做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全过程都发动群众参与、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启示学生可从党的民主执政方式角度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在新疆考察工作时强调,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始终强调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为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1运用政治生活中民族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如何才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4分

2我国目前实行的民族政策有什么优越性?4分

 

查看答案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状态。这是我国

A. 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条件     B. 各民族能够团结的重要原因

C.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D.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依据

 

查看答案

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各自治地方的发展必须发挥自治机关的作用。其自治机关是地方的  

A. 党委                   B. 人民政府   

C.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D. 人民代表大会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13日通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这个决议草案,主席团会议通过后,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主席团会议决定将这个决议草案提请本次会议代表按表决器,最后以赞成2504票,反对293票,弃权102票通过此决议。这体现了我国人大代表在行使以下权利

A. 审议权               B. 决定             C. 提案权                    D. 表决权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的是

A.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 舆论监督制度 

C.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D. 社会听证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