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9分)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

(29分)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指明了总的方向。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在摸石过河中把握规律,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材料二  如果说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使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从改革中受益;那么现在和将来,改革的利益格局会有更大调整,更多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抓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一突破口,简政放权,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1)请运用系统优化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10分) 

(2)分析说明未来改革的利益格局“更多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增加”的经济学意义。(10分)

(3) 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9)

 

(1)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1分) 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的关系,推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整体推进;(3分) 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明确分工推动各项改革良性互动;(3分) ④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联动改革,形成改革合力。(3分) (2)①未来改革的利益格局“更多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增加”是社会主义本质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1分)②推动这一改革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③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④有利于协调人民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⑤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未来改革的利益格局有利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增强发展后劲。⑥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意3点即可) (3)①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化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②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规范行政行为,建设法治政府。③完善对政府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④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⑤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若答到政府的宗旨与原则;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对系统优化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并能根据对材料的解读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回答。系统优化方法,要从如何对待系统的三个特点、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上分别回答。包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2)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全面解读“更多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增加”这句话的深层含义。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学生可以从以上几个角度,着重回答注重公平的意义。 (3)该题的主体是政府,“如何”说明该题是措施类题目,回答的措施要围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的职责、政府权力的行使、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有关,政府权力的行使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考点: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3分)材料一  继微博之后,微信这一新兴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指尖上的政民对话”。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5月底,全国开通的政务微信总量已达1400多个。百姓通过微信表达呼声,政府通过微信听民意。

材料二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论坛、BBS 、微信”等自媒体及时传播信息,即时互动,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但自媒体在汇聚民智的同时,也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造谣诽谤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

(1)结合材料, 从公民与政府任选一角度,谈谈如何有效营造正确的网络舆论? (8分)并说明畅通与拓宽网络民意表达的意义。(6分)

(2)结合材料,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为政府正确对待网络民意提出方法论建议。(9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  针对社会事业长期发展滞后,民生领域“欠账”多的实际,近几年来,我国财政逐步转向“民生”财政,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2012年尤其在社保和就业方面支出最多。在相关领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既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中央财政部也将会逐年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通过改善民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观点,分析近几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方向转变的必要性。(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经验表明,当人均 GDP 达到 5000美元时,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我国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工作:2007年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环保产业列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为扩大内需,我国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环保产业的投资进一步加大,“十二五规划”将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资占GDP比重提高到历史性的1.5%。

材料三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河源市建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生态之城,河源市正式出台《河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和生态优先、环保至上、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目标科学合理,符合河源实际,对区域经济、环保、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揭示图一、图二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一、二的信息,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加大对环保产业投资的理由。(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内容分析河源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16分)

 

查看答案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用小松树的成长比喻新事物的成长过程,“时人不识凌云木”是因为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③新事物最初往往比较弱小             ④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人一生关注的焦点都在变,少年重在人格教育,青年重在技能学习,中年重在实现理想,老年重在延年益寿。下列选项所体现的道理和材料所体现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③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④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A.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