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  针对社会事业长期发展滞后,民生领域“欠账”多的实际,近几年来,我国财政逐步转向“民生”财政,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2012年尤其在社保和就业方面支出最多。在相关领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既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中央财政部也将会逐年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通过改善民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观点,分析近几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方向转变的必要性。(12分)

 

(1)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让全体公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加大公共服务,满足人们对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等民生需求。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机会。⑤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每点3分,只要能把“民生”内容与经济学有关知识对应作答,提出四个途径即可赋满分)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社会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公共财政支出方向的转变,既能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也能促进经济发展。(2分)②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针对民生领域“欠账”多的实际,公共财政必须从对一般性领域的直接投入转向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投入。(2分)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分)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是措施类题目,回答的措施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目的,学生需要对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能够结合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原理加以分析,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做到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收入分配注重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如何做好这些目标上着手具体回答措施。(2)该题需要紧扣材料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中我国财政支出方向转向民生领域,从其转向的原因上分析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财政支出转向民生领域,支持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财政支出转向是从我国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出的正确策略,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资,体现了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考点: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加强宏观调控、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经验表明,当人均 GDP 达到 5000美元时,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我国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工作:2007年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环保产业列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为扩大内需,我国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环保产业的投资进一步加大,“十二五规划”将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资占GDP比重提高到历史性的1.5%。

材料三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河源市建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生态之城,河源市正式出台《河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和生态优先、环保至上、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目标科学合理,符合河源实际,对区域经济、环保、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揭示图一、图二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一、二的信息,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加大对环保产业投资的理由。(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内容分析河源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16分)

 

查看答案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用小松树的成长比喻新事物的成长过程,“时人不识凌云木”是因为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③新事物最初往往比较弱小             ④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人一生关注的焦点都在变,少年重在人格教育,青年重在技能学习,中年重在实现理想,老年重在延年益寿。下列选项所体现的道理和材料所体现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③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④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A.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关键部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树立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B.要重视部分,搞好局部

C.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D.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从整体出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