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共铸一个诚信社会,应该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其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人无信不立,社会的稳定、事业的发展都需要诚信。每个人必须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恪守诚信做人的准则,把拥有一颗纯正朴实的心当作一种美德。比如在工作当中,你要爱护你的职业、你的岗位,你要忠于职守,把国家和社会事业放在第一位,诚礼相见,不弄虚作假。
材料二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2012年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法新社的报道称,莫言将他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置在了作品中。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他在农村度过,故乡山东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与父老乡亲在一起,接接地气,了解当下农民的心理状态。”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的、勤勤恳恳的、对土地忠诚的写作态度,才让他的作品打动了所有国家、所有人的情感。
(1)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构建诚信社会,为什么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6分)
(2)材料中莫言的创作态度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哪些知识。(6分)
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国元素在全球商业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2》在中国取得不菲的票房收入。其中,皮影剪纸灯笼花轿,亭台楼阁宝塔城堡,小桥流水小巷古道,国粹凤凰国宝熊猫……“中国元素”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时,也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吉利汽车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做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驻足;王老吉在自由女神像之下,用中国式的“红”,邀请世界人民光临北京奥运会,吸引了诸多美国人的关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元素在全球商业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8分)
材料一 在筹办风筝会期间,潍坊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开展“潍坊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有关部门筹备情况汇报介绍。市政府各部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花大力气解决困扰城市管理中的疑难顽症。市民认同风筝会、参与风筝会、服务风筝会,数万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潍坊市人民齐心协力,创作了一曲展示文明和谐鸢都的美妙乐章。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2年6月21日发布公告:国务院于近日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专家认为,以前中国只在永兴岛上设立派出机构,行政级别相当于街道办事处,而这次直接以地级市的行政级别来行使管辖权,这是根本性的变化,表明了中国政府维护南海诸岛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决心。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潍坊各界是如何“创作了一曲展示文明和谐鸢都的美妙乐章”的。(8分)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上述做法体现的道理。(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江者深入基层,以贴近民生的视角,为您带来生产生活第一线最鲜活的报道。”这是央视网“走基层、听民生”栏目的开卷语,是对全国新闻战线组织无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积极响应。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那里有鲜活的实践,是新闻事业生长的沃土。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蕴含的哲学道理。(6分)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
材料一 大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这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下图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 GDP的比重(%)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
材料二 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C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6分)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8分)
(3)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各方面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来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与发展。(10分)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分析材料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