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假设2013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45元。如果2014年生产...

假设2013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45元。如果2014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4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30元          B.37.5元           C.38元          D.38.75元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可知: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原来的二分之三倍,商品价值量是原来的三分之二倍,故如果不通胀,该商品单价应该是30元;贬值后的价格应该是30除以(1—20%)=30*5/4=37.5元。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务院近日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制度,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经营场所登记由地方政府规定等。政府的做法履行了:

①实施经济调节的职能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职能

③提高公共服务的职能            ④协调人民利益关系的职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10分)

(2)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

 

查看答案

(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已略高于美国。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但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离歌”纷纷响起:成都和郑州取代深圳和东莞,成为富士康、联想等IT巨头的生产主基地;知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直属工厂;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气宣布将外包到中国的工作岗位迁回美国本土。据统计,近年来有数十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的工厂。

离开中国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底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转移;另一种是高端制造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背景下,纷纷回流本土。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

“中国制造”——这个见证了中国崛起、足以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字眼,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12分)

(2)有人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又掌握着制造业核心技术,“高不成,低不就”所导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难以摆脱。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反驳这一观点。(12分)

(3)创新型人才关系着“中国制造”的美好明天。有关部门准备制定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在这一决策过程中政府和公民应如何良性互动?(12分)

 

查看答案

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

①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   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③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模仿和重复别人的人生难以出彩

②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③人的成长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优势

④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