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关部门组织一项调查,在参与调查的网民中有87.9%的人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关部门组织一项调查,在参与调查的网民中有87.9%的人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 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党和国家领导人上网了解民情,政府上网公开政务,公民上网表达意见等现象,表明互联网上的“政治互动”不仅改变着政治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日渐深入地改变着政治生态环境。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重视网络民意会给我国政治生态环境带来哪些改变?(8分)

 

①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分,每个分句1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给3分)    ②能够推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助于预防腐败,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分,政府和党两个角度各2分,允许学生有不同于参考答案的组织形式和合理表述,但必须确保角度的完整性。) 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分,答出一点即可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重视网络民意给我国政治生态环境带来的改变。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的要求,以从中获得答题的思路。同学们通过对本题材料的理解,可以发现,材料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说明了网络民意给我国政治带来的改变,一是从公民方面,二是从党和政府方面。对于公民方面,学生可从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公民合法权利的维护等方面加以说明;对于党和政府方面,学生可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政府的依法行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党的领导等方面展开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与积极性、政府依法行政与科学民主决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发展状况

满分5 manfen5.com

图1

中国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与欧、日系市场份额比较

满分5 manfen5.com

图2

         注:1978年我国年产汽车14.9万辆,2008年我国年产汽车934.25万辆,居世界第二。

材料二  2012年1月1 4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提出:降低征收车辆购置税,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购买微型客车给予财政补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发展自主品牌,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生产。

(1)总结概括出图1和图2反映的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4分)

(2)如果你是我国某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的老总,试根据图表和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企业发展拟定出合理的发展策略。(9分)

(3)有人认为“财政补贴是我国汽车产业振兴的唯一手段”。试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9分)

 

查看答案

(16分)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丽中国”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吸收了世界各国绿色、低碳等发展理念,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拓展和创新。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孕育并提升民族的持久创造力,有利于赢得当前和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材料二  工业化、城镇化在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导致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河流污染、生态脆弱……一边是开发仍在快速推进,一边要留下更多空间,矛盾如何解决?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1)分析材料一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8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最近,“美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这些“美人”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他们体现了我们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也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材料二  善良为“美”,助人为“美”,奉献为“美”,尽孝为“美”……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人们对“美”又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美有更新理解的哲学依据。 (6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要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说明在推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处理好古今中外文化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学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某班同学搜集资料后,在政治课上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中国共产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的,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

    同学乙:我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

    同学丙:我国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三位同学的观点分别加以分析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