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文化市场已有“长足的发展”。我国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和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而逐渐明晰、确定的。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中央文件中使用“有关文化产业”概念,提出要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2003年,中宣部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文化产业统计课题调研,第一次明确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12年9月19日,“新战略 新驱动 新发展——2012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峰会”在北京隆重举办。这是中央、北京相继出台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表现,文化产业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2013年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加大了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把建设文化强省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他们不断加强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工程,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各级地方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几点建议。(10分)

(3)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就如何“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1)①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保证人民享有的基本文化权利;(4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强省建设能够带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4分)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发展,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4分) (2)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新事物,要支持、鼓励和推动其发展。(3分) ②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因此,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但也要对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3分)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坚持做好量的积累,走循序渐进的道路;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4分) (3)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2分) 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要求分析建设文化强省的意义。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语言组织时要落脚在有利于上。其次建设文化强省的意义,可以首先从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的角度说明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其次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说明加强文化强省建设能够带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最后可以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角度说明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2)考生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其次要明确的是本题的设问指向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几点建议,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可以首先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新事物,要支持、鼓励和推动其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其次可以从前进行与曲折性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但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再次可以从量变与质变的角度分析说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坚持做好量的积累,走循序渐进的道路,要动员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3)考生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其次要明确的是本题的设问指向是“就如何‘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提出建议;三是要明确是提出的建议必须是方法论建议,且只需要两条即可;由于是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因此考生可以首先想到的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着眼于满足群众的需求,这一点可以结合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充分解答;其次可以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角度,要遵循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之上,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政府制定的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将提高到4.5%,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将达到10%。2013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比2012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0.9%,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充分显示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期盼中国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使得更多普通民众能享受到旅游带来的乐趣。

材料二 为了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某市政府举行专家座谈会,与会的专家学者根据各自不同的学术研究领域,围绕城市形象定位、策划包装,城区的规划与建设,特色旅游产业及产品的建设与开发及城市宣传品的设计开发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为该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操作建议及发展良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满足上述期盼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14分)

(2)有人据材料二认为,该市政府的做法是引导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最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请你运用民主决策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12分)

 

查看答案

一直以来,双轨制被视为养老制度的最大不公。据了解,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整体改革方案设计已经启动,其内容涉及破除养老金双轨制、做实“空账”、提高养老金统筹层级与养老基金入市投资等多方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    )

①立足整体,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追求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同       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近些年来,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每年全国“两会”关于英语教育改革的声音亦不绝于耳。北京、江苏高考英语改革方案一经向社会公开,就成为了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科学家2013年10月26日在杭州宣布,成功研发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例流感病毒疫苗株,也打破了改变了我国流感疫苗株需由外国提供的历史。这一成功显示出(   )

①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作用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改变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可以推动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航天员王亚平于2013年6月20日进行太空授课,讲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等物理知识,激发了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从哲学上看,太空授课的意义是(   )

A.自然科学为科学探索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B.航天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认识客体的能力

C.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科学精神是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矛盾的关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