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 )
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③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④时代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民族精神的延伸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材料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农业技术人员的地位至关重要。因此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激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转换机制,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和绩效工资,推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办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辨析: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待遇比落实考评办法更重要。(12分)
材料二: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2)人们对和谐文化的上述认识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12分)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作出的英明决策。
注释:所谓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一览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和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视为现代海洋经济的范畴”。联合国在2001年曾预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我国应如何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12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原因(16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下列观点中,不符合这一根本思想的一组是(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我思故我在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韵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