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根据“旅行家们的记述”,推断亚洲没有...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根据“旅行家们的记述”,推断亚洲没有温带,只有炎热与严寒,并据此进一步指出,“由于中国的气候,人们自然地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①孟德斯鸠通过他人记述了解中国气候,是不可取的

②孟德斯鸠依据他人记述推断中国气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③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可分为两层,一是根据他人记述推断亚洲气候,选项①②对此进行评述;二是认为中国气候决定了中国人的性格,选项③④对此进行评述。认识获得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认识,二是从书本或者其他间接途径获得认识,孟德斯鸠通过他人记述了解中国气候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之一,是可取的,所以①观点错误,不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孟德斯鸠依据他人记述推断中国气候,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更接近本本主义,是从主观出发的表现),所以②不选;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是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所以③正确;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虽然带有片面性,但是他认识到外在客观条件对人的性格的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所以④入选。该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既是一个非常深的命题,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真理。这一观点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仍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主要表明:

①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2011年9月27日,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会上,孔子文化奖得主、国学大师汤一介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开新”中重振辉煌。下列对“反本开新”的正确解读是:

①“反本”是“开新”的基础    ②要先“反本”,才能后“开新”

③“反本开新”的实质是“扬弃”④“反本”就是否定过去,“开新”就是肯定现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2年2月3日,2011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揭晓,评选出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开展这一活动的重大意义在于:

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催生思想变革

②奏响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巩固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④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2年3月,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在文化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在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部分发达国家试图弱化《京都议定书》二期承诺,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减排责任。对此,我国政府的立场是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但这种责任不应是被强加、依附于别国的,而是共担的、有区别的,这一立场表明:

①竞争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②各国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

③中国政府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④中国政府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同时愿意承担国际责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