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

(20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文化复兴是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再次闪耀光芒。

材料一: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人类的生活始终离不开跨文化传播,它总是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交织在一起,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必不可少的活动,跨文化作传播有一个重要的国际准则,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材料二:影视作品是当今跨文化传播中最直接、也最有影响的一类。近期,两部“走出去”的影视作品,在海外出现了一冷一热现象,今年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上票房已近13亿元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北美市场遇冷,截至目前只收获了6万美元;另一部电视连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成为热门话题,两部电影的不同境遇告诉我们,“文化差异”不是跨文化传播的绊脚石。一部电影要承担起文化交流的职责,成功走出去,首先,要有民族性,展现中华民族蕴含的丰富文化形象;其次,作品要接地气,根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再次,要注重细节,超越文化隔阂。

(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列举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2分)并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差异”不是跨文化传播的绊脚石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为中国影视作品成功走出去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1)(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2分)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2分)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交流能够展现各民族丰富的文化现象,文化差异不会成为文化传播的绊脚石。(2分) ③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实现文化交流和传播可以超越民族隔阂。(2分)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文化交流中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可以促进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2分) ①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中国影视作品要成功走出去,应该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1分)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国影视作品要成功走出去,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内在联系,做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3 分)。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要有民族性,展现中华民族的蕴含的丰富文化形象(3分)。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中国影视作品成功走出去,要超越隔阂,把握人类文化的共同本质和规律〔3分)。(若有其它答案,并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可以结合课本知识直接作答。第二问要求说明“文化差异”不是跨文化传播的绊脚石的原因,可以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入手分析。 (2)解答本题,关键在于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确定应该用的原理。首先,要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为中国影视作品成功走出去提出建议,可以从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其次,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表述时要将原理、方法论与材料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2分)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我国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一: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这对衣食住行、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形成巨大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二:“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快速增加,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2012年11月12日李克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谈城镇化

李克强总理城镇化发展思路框架总结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城镇化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农民工进城。他们虽然在城镇工作,但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购买等方面并未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为不完全城镇化人口。东部某省某中心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各社区充分发挥社会融合功能,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同历决策过程,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和睦相处。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上图及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1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李克强总理城镇化发展思路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8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社区自治和决策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并为农民工成为完全城镇化人口提出两条合理建议。(10分)

 

查看答案

2013年5月2日,习近平在给北大学生的回信中指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习近平主席引申出的“大”与“小”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①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                                         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③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④对立统一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量子霍尔效应具有广泛的应用,最近中国科学家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效应让电子运动服从指挥,不乱跑乱撞,从而降低能耗。这一成果若加以应用,将会使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有望做成现在的平板电脑那么多。材料表明

①人们可以发现并改造规律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③真理是发展的

④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根据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的要求和部署,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2013年3月12日,杭州市联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召开“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部署杭州市深入开展“双服务”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分工安排。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仲灿出席并讲话。

       杭州市“双服务”专项行动采取定向全年和定期集中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力争实现“五个一”目标:收集一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解决一批基层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破解一批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难点问题,形成一批有建设性的调研成果,建立一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从目前看,“走转改”已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一是鲜明地回应了时代关切。面对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带来信息爆炸的挑战,“走转改”能够最大限度帮助我们了解到社会上各种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我们找到化解和消除这些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进而发现和厘清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是有力地坚持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新闻传播理念。一段时间以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集中发表了大量的来自基层、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的主角多是普通百姓。

三是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的青年编辑记者队伍。参加“走转改”的编辑记者们大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在艰苦、艰难和艰险的实地采访中,一方面磨练了作风,积累了报道经验,提升了新闻素养;另一方面,乡村的贫穷落后,民间的疾苦羸弱,又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净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走转改”活动对创新新闻报道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说明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对青年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10分)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简要回答,为了使这项活动开展富有实效而不流于形式,对各个部门提出哪些要求?(12)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许多年轻人对此乐此不疲,商家更是乘机造势,促销牟利。而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人遗忘,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这些传统节日拥有的丰富文化是涵已经严重蜕变。面对西方节日严重冲击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现象,不少民俗专家忧心忡忡,但也有人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应顺其自然。

   材料二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与开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汉唐时期至夸,清明文化在开封历代传承、生生不息。为了弘扬清明文化,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和文化精神,开封市连续多年举办清明文化节,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城市气质,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1)“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应顺其自然。”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对该观点作简要评析。(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开封市是如何正确对待清明文化的。(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