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入秋后北方多个城市接连出现雾霾天气,“PM2.5”(可入肺颗粒物)这个词迅速“走...

入秋后北方多个城市接连出现雾霾天气,“PM2.5”(可入肺颗粒物)这个词迅速“走红”。这 一看似简单的数值,引发了人们和社会对于城市空气质量和污染的追问。有人认为“PM2.5是人类自己折腾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从经济生活角度看需要

①公民要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理念

②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自觉履行节能减排的义务

③唤醒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④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强化节能减排的监督和管理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面对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要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需要国家、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各自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治理,①②④措施得当,符合各自的身份;该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要求“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③唤醒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这是从政治生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与题干要求不符。该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商品的价格(P)与其需求量(Q)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若该商品价格由PA向PB运动时,会导致其需求量增加

②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B向QA运动时,会导致其价格上涨

③若该商品的价格由PB向PA运动时,会导致其代替商品需求量增加

④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A向QB运动对,会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10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材料一  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词,“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很多中国人喜欢从众,即使违法也心情侥幸,不管红灯绿灯,只要有人过,其他人就跟着过。

材料二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分析,不少网友认为与下列因素不无关系:一是国人对交通规则的漠视,对安全抱着侥幸的心理。二是规则意识集体淡漠,大家一起违规就不算违规。三是心态浮躁、自我观念太强,只管自己方便,不管他人安全。四是实用主义态度对待规则,对自己利大于弊,便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则无视规则。

(1)材料一中的行为违背了什么道德规范?(2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成为“中国式过马路”中的一员。(8分)

 

查看答案

(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12年5月英国由于大选产生了“无多数议会”,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单独组圈,而三大主要政党之间的谈判迟迟没有进展,为了能尽快产生新一届政府,布朗辞去首相职务,以便让在大选中得票领先的保守党领袖卡梅伦组阁。2012年5月1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新一任首相。

英国地方居民依法自主组织地方公共机关,在中央监督下依法自主处理本地事务,中央不得进一步地方具体事务。

(1)依据材料说明英国的国家形式。(4分)

(2)英美两国政体存在诸多差异,但从其实质和作用上看异中有同,请从实质和作用角度,指出英美两国政体的相同之处。(6分)

 

查看答案

(14分)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强调要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材料二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这成为了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我国的“贵和”思想,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我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6分)

(2)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和平发展道路是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查看答案

(24分)加强资源节约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一项战略任务,既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为我国近年来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状况图

满分5 manfen5.com

 

注:我国目前每万美元GDP的能耗约为美国的2-3倍、德国的4-5倍、日本的8倍左右。

材料二  由于存在能源利用率偏低、粗放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我国能源需求过快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针对这一严峻形式,国务院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强调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

材料三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做好资源节约工作的经济意义。(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9分)

(3)分析材料三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