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
①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
②促进环境保护,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GDP较快增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 B.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存在是对思维的正确反映
经济学中有个“博傻理论”:即使人们已经完全清楚某物已经估价过高,但还是会购买它。这样似乎很傻,但是因为该物的价格仍在上涨,人们坚信一定会有更大的傻瓜来接手。只要存在这样的大傻瓜,自己就将是赢家。这说明
①市场调节存在弊端
②消费心理有时决定商品的价格
③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④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漫画提醒高校毕业生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重视量的积累
C.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每年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历程和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增强对伟大祖国、党和人民的热爱,进一步把爱国情感化为具体行动,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当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有哪些(12分)
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2011年5月29日开幕,6月11日闭幕。围绕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突出生产性保护,汇聚国内外上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举办各类展示、展演、展销和交流活动200多项。
第三届国际非遗节继续秉承尊重人类文化多样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宗旨,以“弘扬人类文明,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积极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是什么?(6分)
(2)我国在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