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注:2011年我国城镇化预期目标为48.5%,而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均在80%以上。
(资料《中国统计年鉴》)
表 2007—2011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城镇化率对比
年份 |
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 |
东西部相差(百分点) |
2007年 |
53.2% |
39.4% |
37% |
16.2 |
2008年 |
55.7% |
40.9% |
38.3% |
17.4 |
2009年 |
56.7% |
41.3% |
39.4% |
17.3 |
2010年 |
59.9% |
45.2% |
41.6% |
18.3 |
2011年 |
61.1% |
47% |
42.7% |
18.4 |
材料二 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将推动1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带动居民消费增长1.2个百分点;推进城镇化还将直接影响我国的产业空间布局和生产要素跨区域重组,促进城乡产业集群发展和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也将为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加速创新与应用普及带来广阔的空间。
⑴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表所包含的经济信息(4分),并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动城镇化建设是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8分)
材料三 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⑵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改革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8分)
材料四 农民工是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浙江省某中心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各社区充分发挥社会融合功能,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同历决策过程,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和睦相处。
⑶结合材料四,说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社区自治和决策体现了“公民的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8分)
李嘉图认为: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润自然会为资本寻找最有利的行业;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而不致过多地分配到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可见,李嘉图主张
A.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干预
C.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
D.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2013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新交通规则,其中包括闯红灯,记6分,罚100元;酒驾,5年内不得再考取驾照;等等。新交通规则的出台,引发了社会的热议,交管部门拍手叫好,车友则称这是史上最严交规,赞同者有之,否定者有之。“新交规”引发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
A.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观差异性,无客观标准
C.价值观决定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交管部门和车友所面对的社会存在不同
漫画“当说到连自己都深信不疑时,假话就是真话”所蕴含的哲理是
①真理是有条件的 ②真理是客观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文化遗产热”方兴未艾,我们的文化保护意识与民族文化自觉在增强,同时,“文化遗产热”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问题1 |
某些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借创新之名破坏文化遗产的本来面目,损害了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使人们无法看到其原有的风貌。 |
问题2 |
“原生态”被一些地方滥用。一些反映原生态的歌舞表演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出现了内容、方式的雷同。 |
问题3 |
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目前,剪纸、皮影等文化遗产正面临危机。 |
问题4 |
一些大型项目施工(如水利、工业)和城镇化建设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出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 |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针对上述问题,谈谈对文化遗产保护有什么启示。(8分)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秋去冬来、气温骤降,北京市政府提前为居民供暖。这一人性化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令北京市市民感到很温暖。这种“看天供暖”的举措,执行起来多了几分弹性,给人一种公共服务的“温度”。“看天供暖”,这个“天”不仅是老天爷,而更是老百姓。
阅读材料,说明北京市政府为什么实施“看天供暖”这一举措。(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