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反复出现145次。报告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这主要体现了

A.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 人民群众有表达的权利和义务

D. 人民群众是决策的主体

2. 十八大与十七大相比,在党代表选举的差额比例上,从“不少于15%”到“多于15%”; 在党代表的构成上,工人党员代表169名,其中,包括农民工党员代表26名;少数民族代表增加7名。这一明显变化

①进一步提高了党内民主化程度

②进一步落实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④进一步发扬了民主,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十八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党的建设规律

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③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倶进和丰富发展

④加强制度建设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B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材料中涉及人民利益的必须要听取人民的建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选B。A与题意无关;C错误,人民有表达的权力,但不是义务;D错误,人民群众可以参与决策,但不是决策的主体。 2.试题分析:在党代表选举的差额比例上,从“不少于15%”到“多于15%”体现我党发展党内民主,提高了党内民主化程度;少数民族代表增加7名说明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进一步得到落实,选A。③④与题意无关,不选。 3.试题分析: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们必须要坚持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深化的表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党的建设规律,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倶进和丰富发展,选C。②④与题意无关,不选。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党的执政方式、党的指导思想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省委书记通过 “网上信访大厅”与信访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逐一作了回复。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②保障了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说明了我国公民民主权利更加广泛        ④拓宽了公民合理诉求和意愿表达的渠道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②科学执政,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③民主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④依法行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规范化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库布其沙漠中生长着160多种珍稀沙旱生植物,这些植物既能防风固沙,又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某资源集团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大面积种植了甘草、肉苁蓉、藻类等中药材和植物,改善了环境的同时,还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并发展了沙漠旅游产业。从唯物论角度看,这一事实表明

A.科技进步为人类战胜沙漠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B.治理沙漠需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

C.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利用客观规律为前提     

D.既要利用外部条件,又要重视内在因素

 

查看答案

某科研小组通过研究猪笼草的叶子,发现该叶子几乎无摩擦,虫子停在上面便会瞬间滑倒,沦为这种植物的盘中餐。由此他们想到将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通过反复试验,复制这种叶子的分子结构,研发了一种超滑材料。人类追求的自净窗户和“完全不粘锅”的理想将成为现实。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看,下面排序与材料顺序一致的是

A.①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查看答案

“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老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生活中,这些平凡而又朴实的故事,让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得到震撼和洗涤。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普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用良知和善举不停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他们的行为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           ②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

③中华民族善行美德的体现           ④追求理想的思想道德目标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在那些“最美”的瞬间,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这体现了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B.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C.价值观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不同

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