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最重要的是
A.使发展成果的再分配更加公平
B.依靠国家财政建立健全高水平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
C.使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条件获得发展的机会
D.实现国民经济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人人有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我国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将会
A.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促进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
C.消除收入上的贫富差距 D.使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C.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2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印象·大红袍》等<印象》系列作品创作。立足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顺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需求,打破传统舞台剧模式并借鉴西方印象主义美术特点,“以秀丽风光实景为舞台,把当地自然山水、民俗民风、历史人文和美丽传说等元素与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和现代歌舞表演理念加以融合”,使每一部作品都风格各异、凸显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系列剧的演出带给观众美好的视听享受,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 2008——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注:①国际统计数据表明,一国一地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进入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期。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 3000美元,2011年达到5432美元。
材料三 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但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结构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消费的需求。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印象》系列作品成功的原因。(12分)
(2)《印象》系列作品的创作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
(3)《印象》系列作品从立项、投资到演出、推广,都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倾力支持。据此有人认为,“组织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能”。请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8分)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就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9分)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体现了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历史的
B.事物的性质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
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蜜蜂是被花卉鲜艳明亮的色彩和诱人的芳香所吸引而采蜜,这是以往人们形成的共识。目前,最新一项试验研究表明,花卉是通过释放电场信号来吸引蜜蜂采集花粉。这体现了
①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