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关于“五位一体”的部分提法
经济建设 |
耍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 |
政治建设 |
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
文化建设 |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社会建设 |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
生态建设 |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
材料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出现了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
党的十八大在总结群众实践、吸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借鉴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具体化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把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的价值信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
特色,又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运用消费有关知识,就如何“加快建立扩大需求长效机制,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谈谈你的看法。(12分)
(2)有人认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协商渠道的作用”,结合表4,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加以评析。(8分)
(3)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10分)
(4)结合材料一,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12分)
(26分)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我国的苏绣生产者创新意识不够,表现在各家产品图案基本雷同、款式基本一样,整体质量不高,且呈下坡趋势。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苏绣艺术的发展。
为传承我国传统苏绣技艺,中国苏绣研究所以思维大于技巧的理念为指导,走传统刺绣与现代艺术、传统刺绣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之路,在各个时期成功探索和创作了一批批刺绣精品。同时,苏州市通过开办苏绣商城姑苏网上商城,将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模式进行创新性融合,让世界了解苏绣,让苏绣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实现让世界了解苏绣,让苏绣走向世界的。(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苏绣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的理论依据。(10分)
(3)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为我国苏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显示入世以来我国进出口情况。
材料二 2002年至2012年,我国共遭遇外国贸易救济调查案件842起,涉案金额736亿美元。对此,专家表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出口总量猛增,持续的贸易顺差造成了国际总体贸易格局的不平衡,那些遭受到中国产品冲击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二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导致整体发展不平衡,同时企业内部本身就存在的许多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分析其蕴含的重要经济意义。并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指出近几年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较多的原因。(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有效应对国际社会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调查。(12分)
为创建特色优势品牌,金锣集团不断推动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协同创新、联合创新,打造了“公司+基地+户”的经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高品质食品,把安全产品送到消费者的家中。金锣集团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要运用辩证否定的思想认识事物,努力打造自主品牌
②应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消除事物固有的矛盾
③要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融合群众智慧开展生产经营
④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长生不老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最新一项科学研究表明,“生物性”的衰老和许多与年龄有关的疾病风险有关,这些疾病包括心脏病、多发性硬化症和多种癌症。当人类患有上述疾病时,一种被称为端粒的染色体,就会以不同的速度损耗。这一发现使得通过控制端粒染色体的长度来保持健康成为可能。这一研究成果说明
①只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使事物规律发生改变
②人类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人们战胜困难的宝贵财富
③科学研究活动总能使人们获得这样或那样的科学发现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下面漫画《舌尖上的安全》警示我们
①抓住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即可迎刃而解
②时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顺应主流和支流之间的相互转化
③要敢于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化解矛盾
④正确认识周围的不利条件有利于防止事物向不利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