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的话题,有人认为“若因为你变富而使我受损失,我不觉得幸福;若因为我变富而使你受穷,我同样不觉得幸福;但若你或者我在变富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那才是幸福。”对此我们可以这样解读
①君子爱财应该取之有道,同时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②在鼓励人们致富的同时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③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重要条件
④要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预存话费送手机”的广告。作为精明的消费者,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类优惠。商家“送”手机的根本动机是
A.延长手机价值链条,拓展商业活动增值空间
B.手机进入买方市场,需要降价处理饱和商品
C.手机价格信息透明化,必然会带来恶性竞争
D.预存话费送手机,可增强消费者的消费预期
“闯黄灯扣6分”新规是否合理公众、媒体和执法部门反复争论。司机称黄灯即停容易追尾。最后公安部通知闯黄灯“暂不予以处罚”。黄灯新规的争论说明
①制定法规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下图《兔子与鸟的对话》中兔子的话:我是兔子,你是鸟,这就是我只能呆在地上的原因.蕴含的哲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②发展是普遍的前进的上升的
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说明
A.运动是绝对的 B.物质是运动的
C.规律是客观的 D.世界是绝对精神运动的外化
孔子提出“获罪于天无可祷也”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两种观点分别是
A.客观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B.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
C.主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 D.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