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二届全国人在一次会议通地过的关于深...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二届全国人在一次会议通地过的关于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材料二  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建设焕发生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稳步推进。组建齐鲁传媒集团、山东演艺集团、山东影视传媒集团三个省管国有大型文化企业,一批国有文化骨干企业集团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主力军;2012年,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20亿元,同比增长17.9%,以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一批重点文化场馆设施的新建、改造工程建成,越来越多的重点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城市的新地标;莱芜梆子《儿行千里》、电视剧《小小飞虎队》、文艺类图书《美丽的西沙群岛》等7部作品获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为1万个村(居)建设完善文化大院,山东省博物馆新馆等多个重点文化设施已建成并免费开放惠及民众。

(1)有人认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就是彻底变革已有的行政体制”,结合材料一请运用辩证否定观和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6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山东文化强省的依据。(8分)

 

(1)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行政体制改革要对我国现有的行政体制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部分要肯定和保留,对其中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部分要否定和克服。行政体制改革要有创新精神,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3分)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客观规律。行政体制改革是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以巩固经济基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行政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在坚持现有的行政体制的框架内不断加以完善,不是彻底变革现有的行政体制。(3分) 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重大影响,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要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文化活动,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弘扬主旋律。 ⑤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每要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可得8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设问是评析“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就是彻底变革已有的行政体制”这一观点。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上述观点中“彻底变革”一词是错误的。紧跟着要看本题限定的具体答题范围。最后是用“辩证否定观”及“ 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去驳斥“彻底变革”。辩证的否定的特征、实质以及唯物史观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都能用来批判“彻底变革”。 (2)本问虽未限定答题的具体范围,但从设问中的“山东文化强省的依据”上可以较为轻松地找到答题的角度,应该主要包括: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文化塑造人生、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根本目的等答题的角度。找到所用知识点后,接着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组织本题答案。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点。主要包括辩证否定观的特征及实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根本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2008-2012年农村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指出,关于施政目标,可以说中共十八大已经做出了全面部署,这就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第二,是不断改善民生。也就是说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如果说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话,就要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来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第三,是要促进社会公正。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材料三  十八大报告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及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为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议。(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一届政府施政目标的依据。(8分)

(3)阐述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6分)

 

查看答案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表示,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这反映出他的人生价值观

①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站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③只要社会价值,不要自我价值      ④不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10分)【思想政治一公民与道德伦理常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3年3月15日,我国首部信用领城的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提出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以便推进中国社会,尤其是市场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4月19日,“会盟天下儒商”高峰论坛在曲率举行。来自多个行业的百名中国企业家表示要践行“志存高远,诚信为本,以义取利,以利济世”的新儒商精神,力促企业诚信经营,重塑企业界道德典范。

(1)简述道德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3分)

(2)结合材料思考怎样构建社会诚信体系?(7分)

 

查看答案

(10分)【思想政治一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阅读材料,回答间题。

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全国35个选举单位共选举产生了2987名+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们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并决定了国务院总理的人选,共同构成新一届的国家领导班子。

(l)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8分)

 

查看答案

(16分)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3%,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城镇化健康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

材料一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即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把农民变市民,不仅仅是让进城农民拥有城市户籍,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进城农民的工作、住房、子女入学和各种基本的社会保障,让进城农民享有市民待遇。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在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怎样的作用?(8分)

材料二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照搬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模式,一味追求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缺少统筹规划,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贫民窟问题突出,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上述材料对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何哲学启示?(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