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住近湓江地低湿,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6)______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8)踏遍青山人未老,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建康
仲殊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1.请简要说明上阕中“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句的作用。
2.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 叔 扬 传
[明]李诩
黄钺字叔扬,苏郡常熟县人。少明敏好学。家无藏书,钺日游市肆中,见书,即借观之,或竟日不还。
洪武二十二年己卯,举湖广乡试,明年庚辰第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升户科左,又改礼科。居职封驳甚多。辛巳以父丧归。其所厚翰林侍读方孝孺吊之,屏左右密言曰:“北方不靖,苏、常、镇京师之左辅,应北之右臂也。君吴人,朝廷之近臣,今虽去,当有以教我。”曰:“三郡惟镇江最为要害,守非其人,是自撤其藩篱也。童俊狡狯,不宜独任。吾近见其奏事上前,视远而言游,此其心不可测也。苏州知府姚善忠义激烈,有国士风,必能独当一面。但仁慈有余,而御下太宽,此治郡之良才,恐不足以定乱耳。然国家大势,不在江南,必待戎马至此,亦已晚矣。”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以忠孝相勉,期戮力王室,以济时艰。善得书,与钺相对恸哭,以死自誓。
钺至家,因父殡在陂上旧庐,即往居之,足迹不入城邑。有御史按部至常熟,问曰:“此有黄给事,何在?”邑中无知其家者。一老人居与钺邻,引之。御史舟至陂时方暮,秋收禾堆积村巷,路又泥淖,御史乃徒步抵其舍,钺从幕中对语移日。家人以贵客至欲割鸡具馔,钺惊曰:“岂有居丧而杀鸡礼客者耶!”卒以菜粥对食而别。
壬午,靖难师日促,姚善受建文君诏,总率苏、松、常、镇、嘉兴五部兵马勤王。善以书招钺,以亲丧尚在殡,请即日营葬毕事,乃可趋命。既而童俊果以镇江降。
文皇帝正位,诏暴姚善罪状收之。善麾下许百户惟权诈因得亲善,缚善邀赏。钺闻之恸哭,绝食,闭目三四日死,悉以家人救免。或传言善款服,上赦其罪,复瞠目曰:“吾知善为人决无二心,吾且少俟之,善事定,吾独死未晚也。脱果不死,吾将下报希直。”希直者,孝孺字也。遂复稍稍食。其年七月十日,善就刑报至。钺起,登琴川桥,西向再拜,祠而哭之曰:“吾与君同受国恩,不幸有国难,义同许身。君与希直同死国,吾忍背义独生乎?”祠毕,绐家人归祭具,遂从容整衣冠,奋身入水死。
(节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方不靖 靖:安抚
B. 视远而言游 游:虚浮
C. 诏暴姚善罪状收之 收:逮捕
D. 绐家人归祭具 绐:欺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是科举时代在省城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
B. 己卯、辛巳、壬午采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C.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能参与朝廷机要,有较大实权。
D. 按部指在京城任职的官员被皇帝贬谪,委派到地方处理政务。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守非其人,是自撤其藩篱也。
(2) 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以忠孝相勉,期戮力王室,以济时艰。
4.黄叔扬不愿“背义独生”,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义”的内涵。
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这些树枝能活吗? 乙:管它呢,等领导检查完就全拔掉。
B. 甲: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 乙:好制造氧气,综合你吐出的“毒气”。
C. 甲:种了这么多,达标了吗? 乙:越多越好,多了好上报。
D. 甲:前人多栽树 乙:后人好乘凉。
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是
A. 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
B.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 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D. 茶楼老板摇着头对老主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
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
①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②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③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
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