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有这样一种声音 滚滚长江东逝水,其间多少英魂,多少国色,几多血汗,几多叹息,历史湮没于此。浪滔滔,人渺渺,纵然是千古风流浪里摇。 ——题记 有这样一种声音,它穿透滚滚的时间长河,来自遥远的彼岸,它就是历史的声音。 历史的声音有时是血腥的,却雄壮浑厚。始皇帝的兵马俑,千军万马,栩栩如生,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大秦帝国的铁骑踩着相同的节奏从远处传来,越来越近,夹杂着浑重的鼓声和冲锋号角,向我逼来,令人窒息。硝烟弥漫后是尸身遍野,血流成河,断壁残垣,“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惨烈萧瑟。 历史的声音有时是沉默的,却润物无声。听不到孔孟的谆谆教导,但学成了儒家经典;听不到太史公的历史评论,但了解了秦皇汉武的文韬武略;听不到李青莲的仰天长啸,但已神游了天姥和庐山;听不到易安居士的哀怨情愁,但《漱玉词》已记在心头;听不到曹雪芹的愤慨指责,但《石头记》已光照文坛;听不到鲁迅先生的呐喊,但《鲁迅全集》已翻了再翻……时间湮没了多少文人骚客的身影,涛声依旧,难复往日深情,但点点笔墨仍在教化人心。 历史的声音有时是动听的,却寂寞坚韧。褒姒终于开口笑了,却成了烽火台上最后一抹亮色;昭君决定离开了,忧怨的琵琶声中包含了多少宁胡阏氏的乡思;武周建立了,女皇的一字一句全是辛酸后的智慧结晶;《霓裳舞曲》响彻琼宇,玉环却全然不知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宋庆龄的鼓励和支持,使国父孙文坚持革命一生……她们是绝美的,是无奈的,是勇敢的,社会不希望她们站在前面,但她们却成了历史交响曲中最清丽的音符。 不尽长江无情流水,冲出了污浊的泥沙,倒映出历史清晰的面容,掩盖了世俗的喧嚣,回响着历史厚重的声音。 历史的声音沉重庄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国色天香将其郑重托起,而又轻轻放下。 倾听历史,感悟生命。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 看题目,注意标题中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种”强调了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人的话语声;也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 “文体自选”,不是不要求文体,而是在表达形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如果写散文(包括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你的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的亮出你的观点,正文部分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1)_____________

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2)______________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就是铜。

C. “至易水上,祭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一项是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唯君图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将焉取之

⑨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A. ①④⑧⑨/②⑤/③⑥/⑦    B. ①④⑧⑨/②⑤⑥/③/⑦

C. ①④⑧⑨/②⑤/③/⑥⑦    D. ①/④⑧⑨/②⑤⑥/③/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 夫晋,何厌之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踞以骂

B. 而为歌

C. 白衣冠以送之

D.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