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②《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这种译法简直不可理喻

③在央视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⑤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⑥《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使用正确。②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使用错误。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使用正确。④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使用错误。⑤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使 用错误。⑥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文章深刻有力。使用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认为,只有“中国制造+互联网”握成拳,才能形成合力,而“工匠精神”就是要扭转长期以来好大喜功的导向。

②朱日和沙场大阅兵展示了中国自主研究的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国外媒体包括华人报纸纷纷报道,无不侧目而视,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③中国当前的文化,未免过分热衷于所谓的“房子、车子、票子”,一点不夸大其词地说,这种文化倾向,是漠视甚至鄙视平凡人社会地位的文化倾向。

④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⑥平心而论,在泥沙俱下的众多名人自传中,那些“伪名人自传”,是不可以与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王蒙先生的《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相提并论的。

A. ①③④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国柱同志担任山西省青年书协主席多年,后又担任山西省书协副主席,钟情书法数十年并在这一领域里运斤成风,可谓成就卓然。

②电视剧方面,以成功的英剧《神探夏洛克》为例,其现代时尚元素和人物关系设定都为人津津乐道地说个不停。

③顶着酷暑的傅抱石却谨小慎微地穿着整洁的长衫,拿着五年前写成的《摹印学》手稿,在江西大旅社门前踟蹰徘徊。

④科普只有关注到对象的多元,尊重人的个性和尊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也要求科普摒弃那种大而化之、居高临下的思维。

⑤有一种时空更迭、前尘不忘的人生状态,叫长相思。长相思,长如山重重叠、花层层落,一重一重望不穿山高水低,一层一层开不尽心香剥落。

⑥很多情况下,朱颖常常比我这个大她十岁的人更多地显出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和有条不紊的稳健作风,并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是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以此反衬今夜的孤寂。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听完琵琶曲后泪水湿透青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表现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统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对待“誉”和“非”,应该“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达到“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

⑤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莺燕报春、一派蓬勃的景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宁国推官,精敏强执。后擢御史,谒假归。明年还朝,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帝不能用。

天启四年二月,大风扬沙,昼晦,天鼓鸣,如是者十日。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忠贤得疏愈恨。

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事获中止。五年春,遣视陕西茶马。甫出都,逆党曹钦程劾其专击善类,助高攀龙、魏大中虐焰,遂削籍。

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初入台,邹元标实援之,即进规曰:“都门非讲学地,徐文贞已丛议于前矣。”元标不能用。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万燝死,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羞者也,攻之急,则铤而走险矣。”大中不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大难。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于是取空印白疏,入尊素等七人姓名,遂被逮。使者至苏州,适城中击杀逮周顺昌旗尉,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已,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自戕,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B.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C.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D.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2.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驾帖”,在明代,秉承皇帝旨意,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

B. “廷杖”,是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在殿阶下杖责朝臣,有当廷被杖死者。

C. “削籍”,指革职。“白疏”,有格式无内容的空白奏章。

D. “朔日”,每月初一。另外,“望日”是指每月十五。“晦日”是指每月三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尊素精明强干,敢于直谏。他是进士出身,担任宁国推官,多次向皇帝陈述边防事务,也敢于批评边关将军做法的错误,并请求皇上与大臣面对面讨论问题。

B. 黄尊素担任大臣期间,魏忠贤独揽朝中大权,他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与魏忠贤及其党羽作斗争,多次上书言事,遭到魏忠贤的嫉恨。

C. 黄尊素刚入官府时,对帮助过他的邹元标说不要在京城集会讲学;对杨涟、魏大中弹劾魏忠贤的事情,黄尊素也劝解说时机不到不可急躁。

D. 听说自己要被逮捕,黄尊素穿上囚服投案;在狱中得知狱卒要谋害自己,他叩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了一首诗后自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

“十一”旅游黄金周,也是不文明旅游高发时段,除了吸引密集关注的刻字情侣,顺手检索还可看到“游客在景点随意丢弃垃圾、吸烟打牌”“郑州植物园内草木被毁”之类的新闻。不文明旅游,所在多矣。每当此时,再借出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竟有陈词滥调之感。

游客在景点的不文明行为,早已屡遭诟病。有人总结了几种不文明旅游的类型:随意攀爬型、乱刻乱画型、乱扔垃圾型、不文明合影型。若有心观察,几乎每一个景区都会出现至少其中一种行为。游客在景区任性而为,几乎成为一种旅游亚文化。

本质来说,不文明出游频发,是国民精神文化层次与经济实力出现了断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同样出现过此种情况。让节假日文明旅游成为一种习惯,要承认现实,也要从个体与外在制度等维度提升国民素养。

(摘自《新京报》社论)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中国人有普遍而顽固的“小毛病”,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公民钱包鼓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正是由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便后不冲厕的中国游客多了,境外的旅游胜地才会出现用中文特制的“请勿随地吐痰”“请勿随手扔垃圾”“请便后冲厕”的警示牌……文化差异造成的“水土不服”也是原因之一。有一些境外旅游中发生的不和谐或“歧视”事件,和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有关。餐间相互敬酒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内容。而在西方饮食文化中,喝酒是一种品味或享受。饮酒适量,举止不失态,才是教养有素之人应有的风度。有中国游客就因为在飞机上或餐厅里喧闹饮酒遭到制止而起争执。所以,出境文明旅游的要求中,就包括要尊重当地人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你不了解国外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则,肯定会出现“文化冲击”带来的不适感。

现在全国上下都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政府的重视、旅游业管理的加强,将会带动中国公民旅游的进一步文明和规范。

(摘自葛晨虹《专家建言:文明旅游需要引导》)

材料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这不仅是连续第三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旅游,也是第一次将旅游产业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基础,整体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以景点景区、宾馆饭店建设为主,可概括为景点旅游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和路径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且游客以自助游为主,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和游客的需求了,这就要求旅游业必须要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近几年,我国公民出境游出现了一些游客在境外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有游客个人素质问题,也有社会舆论过于包容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的文明培育、行为养成不到位,惩治恶习的法规不健全,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必须从每个公民做起。

(摘自《新京报》《“供给侧”“文明旅游”成两会热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完美诠释了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B. 出境文明旅游,要尊重当地人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了解国外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则。

C. 材料二中,绝大多数人在旅行途中都有过不文明的表现,但能认识到错误,愿意改正。

D. 旅游不文明现象已经受到全国上下的重视,国务院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旅游。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境外的旅游胜地出现的中文特制的“请勿随地吐痰”“请便后冲厕”等警示牌,说明中国人旅游的文明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B. 不文明旅游在黄金周期间高发,如随意攀爬、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等,每一个景区都会出现至少其中一种行为。

C. 由于一些公民钱包鼓起来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导致中国人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普遍而顽固的“小毛病”。

D. 材料二显示,在旅行团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不尊重当地风俗,其次是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E. 中国旅游已经进入到大众旅游时代,在此背景下,为适应旅游业发展和游客的需求,要以景点景区、宾馆饭店建设为主。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分析如何改善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