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月10日教师节,阿里巴巴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公布阿里巴巴传承计划,宣布自己一年后将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从事教育和公益事业。
这引起了多方关注。有人问:“你这么年轻,为什么退休?”马云回答说:“我不年轻了,昨天刚好过了54岁生日。我创业19年,做了一些事,但还有更多热爱的事想做,比如教育和公益。”有人评价道:“马云有大智慧,每一步完全符合中国易经学。”有人认为,他是“激流勇退,功成身退”。还有人为不愿意搞终身制的企业家马云鼓掌!但也有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小富即安”意识的体现,他完全可以为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般而言,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购买商品房的态度、做法及目的会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个概括相关情况形成的框架图,请据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下面是中华中学文学社给某著名作家写的一份预约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我社拟定于2018年9月31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歌唱祖国”诗歌朗诵会。诚邀您担任评委,并恳请您务必在晚会结束后对我们的大作给予点评。请您提前安排好善后事宜,在家恭候我们的正式通知。真诚欢迎您的惠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梧州市新博物馆珠山馆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26平方米,陈列展厅面积达到1876平方米。近期,以“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的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在新馆展出,招引了大批市民前往。记者也常在街上或者网上听到和看到,不少市民相约上珠山,就为了一睹梧州千年历史以怎样的一个崭新姿态呈现。在一个雨后的下午,记者登上了珠山,曾经 的市中心公园,如今在花鸟虫鸣中独享一份清幽。或许不是周末的缘故,参观新馆的心情,在静谧中竟然随着脚步的拾阶而上变得愈发庄重起来。新修的道路给人 的感觉,路边的花坛、古树、竹林,无不烘托着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气韵。未行至博物馆外广场,先经过建道圣经学院旧址,目前为珠山颐安院的两幢仿古建筑,灰墙青砖和楼前苍劲的古榕引领着游人的脚步一路向前。经过那片 的树荫,眼前有种豁然开朗的亮堂——修建一新的博物馆和面前的大广场出现了,庄严的楼体、质朴的线条、大气的风格,融入了梧州的青山绿水,融入了千年古城的历史。为了真实再现我市从原始蒙昧到逐步发展繁荣兴盛的历程,全面展示我市各个历史时期的辉煌与成就,梧州历史文化主题陈列由“苍梧之野”、“岭南首府”、“百年商埠”、“军事要塞”、“名人辈出”、“珍藏文物”、“李济深捐献文物”7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有详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蜡像和电脑映像( ),让人徜徉期间,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游人如织 耳目一新 枝叶扶疏 心旷神怡
B. 熙熙攘攘 万象更新 不蔓不枝 心旷神怡
C. 游人如织 万象更新 枝叶扶疏 踌躇满志
D. 熙熙攘攘 耳目一新 不蔓不枝 踌躇满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期,围绕“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的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在新馆展出,吸收了大批市民前往。
B. 近期,以“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的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在新馆展出,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
C. 近期,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的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在新馆展出,以“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
D. 近期,围绕“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的梧州历史文化,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陈列展在新馆展出。
3.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幅幅梧州历史的生动画卷形象地展开了
B.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梧州所史的一幅幅画卷
C. 梧州一幅幅历史的画卷生动形象地展开了
D.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幅梧州历史的画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饮酒》中说虽然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________”,即能够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而能够如此的原因是“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狂 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③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筿(xiǎo):细竹。②裛(yì):沾湿。③故人:指严武。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首联从总体上勾勒草堂全景,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自然天成,很好地反映了“狂夫”的性格。
B. 颔联用工笔细描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微风轻吹,翠竹轻摇;细雨蒙蒙,荷花妖娆。“翠”和“红”,对比鲜明。
C. 颈联中“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D. 杜甫诗中善用叠字,如“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矫莺恰恰啼”。本诗颔联中“娟娟”“冉冉”的运用即富有音韵之美。
2.诗中的“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