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洋娃娃的房子 [英]曼斯菲尔德 伯纳尔家的孩子从未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洋娃娃的房子

[英]曼斯菲尔德

伯纳尔家的孩子从未看见过这样完美的洋娃娃的房子哩。房间都是用纸裱糊好的。除了厨房,地板上全部铺着红地毯。客厅里摆着红色的长毛绒椅子,饭厅里的椅子是绿色的……凯西娅最喜欢的却是那盏灯。一只配着白灯罩的油灯,像是灌满了油,一点就会亮一般。就这房子来说,洋娃娃显得大了一点,然而那盏灯却是十全十美的。它像在朝凯西娅微笑:“我是生在这儿的。”

次日早晨,伯纳尔家的孩子跑向学校,她们要向每一个人夸耀一番她们的洋娃娃的房子。“我先讲,”伊莎贝尔说,“我是老大。得由我决定让谁先来看。”洛蒂和凯西娅知道老大的权力,她们一声不吭,擦着路边的金凤花走过去。

伊莎贝尔被团团围了起来。只有莉尔姐妹俩站在圈子外边。

如果可能,伯纳尔家是不会让孩子上这学校的,但是方圆几公里以内只有这一所学校。结果呢,法官的女孩,医生的女儿,老板的孩子,送牛奶人的子女全都混在一起了。总得划条界线吧。于是,界线就划在莉尔姐妹俩这里。许多小孩,包括伯纳尔家的,都不准和她们说话。连教师和她们说话的声调也迥然不同。

她俩是囚犯和洗衣妇的女儿。她们的衣服全是母亲用帮工的人家赏赐的“破烂儿”拼凑起来的。拿莉尔来说吧,她的衣服是用伯纳尔家绿色的假哗叽台布改制的,两只红色的长毛绒袖子是劳根家的窗帘。一顶成年女人的帽子顶在额头上,它曾是邮政局长兰基小姐的财产。帽子后沿向上翻卷着,还插着一根鲜红的大羽毛。妹妹埃尔斯,穿着一件睡衣似的白长袍和一双男孩的长筒靴子。埃尔斯瘦骨嶙峋,一双呆板的大眼睛。她难得开口,从来没有人看见她笑过。

现在,她们就在圈子外面徘徊,总不能不让她们听吧。当有的女孩回头对她们冷笑时,莉尔和平时一样,害羞地傻笑一下,埃尔斯则眼睁睁地瞅着大家。

伊莎贝尔骄傲地讲着。地毯、床和有一扇小炉门的火炉,这些都引起了轰动。她刚讲完,凯西娅就插了进来。“你忘记那盏灯了,伊莎贝尔。”

“哦,对,”伊莎贝尔说,“饭厅的桌子上还有一盏小油灯。”

“油灯是所有东西里最最好的。”凯西娅叫了起来。她认为伊莎贝尔根本没把灯的优点说清楚。

好多天过去了,看过洋娃娃房子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见面就问:“看过伯纳尔家洋娃娃的房子吗?喔,真可爱!”

“妈妈,”凯西娅说,“我不能邀请莉尔姐妹只来一次吗?”

“当然不能,凯西娅。”

“为什么呢?”

“去玩吧,凯西娅,你明明知道为什么不行。”

最后,除了她俩以外,每个人都看见过洋娃娃的房子了。

一天下午,趁姐姐们陪伴客人,凯西娅溜了出去。她爬到院子里的大白门上荡来荡去。她朝路上望去,看见有两个小黑点在朝她走来。是莉尔姐妹。凯西娅从门上滑下来,像是要跑开。她犹豫了一下,又爬上了门。

“喂!”她朝莉尔叫了一声。

两姐妹大吃一惊,停了下来。莉尔又傻笑了一下。埃尔斯眼睁睁地瞅着。

“你们想看看洋娃娃的房子吗?”听了这话,莉尔的脸马上红了起来,随即摇了摇头。

“为什么?”凯西娅说。莉尔喘了口气说:“你妈对我妈说的,我不可以和你们说话的。”“没关系,”凯西娅说,“来吧,没人看见。”

莉尔的头摇得更厉害了。

突然,莉尔的裙子被用力扯了一下。她回过头去,埃尔斯恳求似地看着她。莉尔疑虑重重地盯着埃尔斯。埃尔斯又拉了拉她的裙子……

“你怎么敢叫她俩到院子里来?”凯西娅的母亲高声嚷道。

莉尔羞愧得缩成一团,像她母亲一样,埃尔斯则惘然若失。她们一口气跑到了看不见伯纳尔家的地方后,坐在一根排水管道上休息。莉尔脱下插着大羽毛的帽子,她们的眼光梦幻似地越过草料场,望着小溪,投向那围着篱笆的地方,那里,劳根家的母牛正在那儿等着挤奶呢。她们在想些什么呢?

一会儿,埃尔斯挨到她姐姐的身边。她已经忘记了那个粗暴的太太。她伸出一个手指,碰碰姐姐的大羽毛,难得地笑了一笑。

“我看见那盏灯了。”她轻轻地说。

然后两个人又一次沉默了。(有删改)

1.赏析第五段画线的句子。

2.莉尔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分析文章中那盏“灯”的多重意蕴。

4.“然后两个人又一次沉默了。”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1.通过繁笔(细节描写,或从色彩的角度描写)极尽夸张(漫画式)地写出了莉尔姐妹衣着怪异的情形,突出了她们家的极度贫穷与地位低下。 2.(1)逆来顺受,不抗争,遭受奚落、呵责总是害羞地傻笑或是羞愧得像她母亲一样缩成一团。 (2)害羞、自卑(或接受了等级观念),遵守成人告诫,站在圈子外面看,不敢和凯西娅说话,不敢答应看洋娃娃的房子。 (3)仍然带有孩童的天真与渴望,或当妹妹要去看洋娃娃的房子时,她最终还是答应了,或被凯西娅的母亲赶出来后,眼光梦幻似地投向劳根家的围着篱笆的地方。 3.(1)是温暖幸福的象征。 (2)折射了凯西娅未被同化的童真善良,是人性(心灵)美好的体现。 (3)是埃尔斯向往美好,渴望被人接纳的心理映照(或是分属贫富两个阶层的孩子心灵之间得以沟通的象征)。 (4)是作者渴望社会充满平等仁爱的理想寄托。 4..(1)表现了莉尔姐妹俩对社会不公的迷惘与无奈。 (2)表现了她们与凯西娅的短暂沟通在成人粗暴的干预下被阻断的失落。 (3)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冷漠社会的批判。 (4)故事于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能唤起读者对小说揭示的社会问题的思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要句子能力。赏析文中重要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句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赏析第五段画线的句子。仔细阅读第五段划线句子,可发现划线句子是是对莉尔姐妹衣着进行描写,描写时从色彩的角度,比如“绿色的假哗叽台布”“红色的长毛绒袖子是劳根家的窗帘”“鲜红的大羽毛”“睡衣似的白长袍”,通过细节描写,比如“衣服是……两只红色的长毛绒袖子是……”“成年女人的帽子顶在额头上”“帽子后沿向上翻卷着,还插着一根鲜红的大羽毛”“睡衣似的白长袍和一双男孩的长筒靴子”,运用极尽夸张(或者说漫画式)手法描写了衣着怪异的情形,表现了莉尔家的贫穷——衣服全是母亲用帮工的人家赏赐的“破烂儿”拼凑起来,地位低下——是囚犯和洗衣妇的女儿。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莉尔的形象,分析莉尔形象特点可抓住莉尔的行为和神态进行分析。比如,文中写莉尔在遭受奚落、呵责总是害羞地傻笑或是羞愧得像她母亲一样缩成一团,说明其逆来顺受,不抗争;成人告诉其不与和自己的孩子说话,莉尔就站在圈子外面看。一天下午,当凯西娅喊莉尔姐妹俩时,莉尔不敢和凯西娅说话,“大吃一惊,停了下来。莉尔又傻笑了一下”,凯西娅邀请她们去看洋娃娃的房子,莉尔不敢答应,给出的理由是凯西娅的妈妈告诉自己的妈妈不准许自己和凯西娅讲话,说明莉尔接受了等级观念,内心充满害羞和自卑。凯西娅邀请自己和妹妹去看洋娃娃的房子,虽然知道大人不准许,自己也不敢去,可是当妹妹要去看洋娃娃的房子时,她最终还是答应了。和凯西娅来到凯西娅的家院子里,被凯西娅母亲赶出来后,莉尔眼光梦幻似地投向劳根家的围着篱笆的地方,说明莉尔仍然带有孩童的天真与渴望。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物象意蕴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圈画出关于物象内容部分,从文章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背景环境氛围等方面把握形象(物象)的意蕴。本题要求分析文章中那盏“灯”的多重意蕴。通读文章,圈画出关于“灯”的内容,然后根据文章的主旨及人物形象分析灯的多重意蕴。“凯西娅最喜欢的却是那盏灯。一只配着白灯罩的油灯,像是灌满了油,一点就会亮一般。就这房子来说,洋娃娃显得大了一点,然而那盏灯却是十全十美的。它像在朝凯西娅微笑:‘我是生在这儿的。’” 当伊莎贝尔向同学描述洋娃娃房子时,凯西娅补充说了那盏灯,还说“油灯是所有东西里最最好的”,凯西娅“认为伊莎贝尔根本没把灯的优点说清楚”,伯纳尔家拥有这样里面有完美的与洋娃娃相称的灯完美的洋娃娃的房子,感到幸福,而看过这完美的与洋娃娃相称的灯的洋娃娃房子的孩子都感到幸福温暖。所以这灯是温暖幸福的象征。当所有的孩子都看过洋娃娃的房子时,凯西娅想邀请莉尔姐妹来看拥有完美灯的洋娃娃的房子,妈妈说不可以,凯西娅就偷偷自己去邀请莉尔姐妹,所以灯折射了凯西娅未被同化的童真善良,是人性(心灵)美好的体现。虽然莉尔姐妹在院子里被凯西娅母亲赶了出来,可是莉尔的妹妹——埃尔斯还是说自己“看见那盏灯”,所以这灯是是埃尔斯向往美好,渴望被人接纳的心理映照,或者说是分属贫富两个阶层的孩子心灵之间得以沟通的象征。文章通过洋娃娃房子中的灯,及而立姐妹看洋娃娃房子中的灯反应出作者是作者渴望社会充满平等仁爱的理想寄托。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和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正题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基础上回归文章,找到要把握含义和作用的句子,结合句子所在的上下文,根据文章主旨及其与上下文内容的联系分析把握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本题要求分析小说结尾处“然后两个人又一次沉默了”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这句话是在文章的结尾,前文写凯西娅偷偷地邀请莉尔姐妹到家中去看那个拥有与洋娃娃相称的灯的洋娃娃房子,起初姐姐莉尔不敢接受邀请去看洋娃娃房子,可是架不住妹妹的渴望的眼神,就和凯西娅一起来到凯西娅家的院子里。在凯西娅家的院子里被凯西娅的母亲发现,并把她们姐妹俩赶了出来。姐妹俩一口气跑到“看不见伯纳尔家的地方后,坐在一根排水管道上休息”,她们俩“眼光梦幻似地越过草料场,望着小溪,投向那围着篱笆的地方……”妹妹埃尔斯挨到姐姐身边,告诉姐姐自己看见了洋娃娃房子中的那盏灯了,“然后两个人又一次沉默了”,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埃尔斯说自己看见那盏灯,其实是埃尔斯也是莉尔希望自己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光明正大的,平等的到凯西娅家去看有与洋娃娃相称灯的洋娃娃房子,能得到公平与热情对待,而现在凯西娅邀请自己去看洋娃娃房子,俩人本与凯西娅相处很好,就因为自己家贫穷地位低下,却被凯西娅的母亲打断,赶了出来,所以结尾姐妹俩“又一次沉默了”表现了莉尔姐妹俩与凯西娅的短暂沟通在成人粗暴的干预下被阻断的失落,以及对社会不公的迷惘和无奈。通过姐妹俩的在此沉默,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冷漠社会的批判,引起人们对冷漠和不公平的社会问题的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画的主流看法,近代以后以康有为、陈独秀等人的观点为主,认为画什么不像什么,既没有空间感,又没有光线感,色彩也不好,就胡来两笔,所以,中国画不能跟西方比。中国人的观念影响了西方汉学家,汉学家反过来又影响中国人。

现在的研究,博士论文,出版的书,基本上围绕着画的外围,不说绘画本身好不好,只说绘画产生的背景,以及艺术家当时的生活变迁。用社会学观点研究绘画,好像是西方20世纪主要的趋势,但实际上避开了核心问题。

笔墨在20世纪被看作是形式,实际上笔墨就是内容。笔墨是在中国特有的书法和绘画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文化结构,是东亚文化传统的珍贵遗产。为什么说东亚?因为这种传统影响到了日本和韩国,包括东南亚。笔墨的价值就是这种文化结构的价值,如果把这种文化结构拿开了,把它看成形式,那跟水彩画的形式,跟版画的形式一样,形式课程教到本科二、三年级基本上就学会了。但是中国画不行,中国画的笔墨既是形式,又是内容,也是精神性的,所以笔墨是文化结构。

中国画笔墨后面的文化结构,实际上蕴含着一种意义结构。在当下,我们梳理和重构这种意义结构的必要性相当于拯救珍稀物种。因为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这种结构是独特的,这种结构在中国人的手中,给忘却了,给批判了,给误解了,给浅薄化了。

在欧洲艺术当中,首先是一个底面,底面是一个三角形,底面有三个点构成,一个是艺术作品,一个是艺术理论,一个是艺术鉴藏,这三个点构成的面就是艺术界。在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结构,就是书画作品、书画理论和书画鉴藏影响的一个书画界,中国书画界实际上跟欧洲艺术界是相类似的,有共性。但是两者有区别,在西方,这三个点之上的一个枢纽叫作图像表征,艺术作品是靠图像来表征的,艺术理论是研究图像怎么表征,艺术鉴藏是来评价和收藏图像表征做得好的那些艺术,所以图像表征是欧洲艺术的核心问题,是他们的主要方法论。而中国的三个点的上面是笔墨特征,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概念。西方艺术结构最上端有一个同色的因素,在西方2 000年历史中,主要是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对神的歌颂,对天堂的向往,对人性的善的歌颂。那么,在中国书画的结构顶端,则是人格理想。中国书画的笔墨表征和人格理想,与西方的文化结构那两个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中国书画以人格理想作为最高的引导,通过笔墨表征,最后形成中国书画界的文化结构。作为研究工具,我们如果能够创建笔墨学方法论,就可以跟西方的图像学方法论双峰对峙,那才是我们对于中国画研究的真正世界性贡献。(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对于“我们梳理和重构这种意义结构的必要性相当于拯救珍稀物种”,下列选项不能说明其原因的一项是(  )

A. 中国画笔墨后面的文化结构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性。

B. 这种意义结构在当前中国面临着被遗忘被误解被批判的命运。

C.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概念,我们缺少笔墨方法论这样的研究工具。

D. 只有以人格理想作为引导,才能使中国画研究产生世界性贡献。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没有空间感,又没有光线感,色彩也不好,这是中国画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B. 研究绘画史的核心问题是要说出绘画本身的好与不好,与绘画背景无关。

C. 中国画的笔墨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形式课程很难到本科二、三年级学完。

D. 20世纪西方避开艺术自身的核心问题,趋向于采用社会学观点研究绘画。

3.比较“欧洲艺术”和“中国书画”的异同。

 

查看答案

星河文学社决定于青年节当晚7点在学校艺术馆举办“五四”诗歌朗诵会,想邀请文学社指导老师参加。请你为星河文学社拟写邀请函的正文。(不超过40个字)

邀请函

王老师:

 

星河文学社

×年×月×日

 

查看答案

观察下面的图片,整合图片信息,紧扣“赢”字的构件和含义,写一段100个字左右的文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的“先占”原则。

B.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既有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格局,亦有高增长高物价的过热场面,更因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遭遇了经济急速下滑的考验。

C.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开播后,不管是参加节目体验的明星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应该都会更加体谅自己的妻子,更需要做一个好父亲的决心。

D. 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甲]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而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乙]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活剥,[丙]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敞开    B. 望洋兴叹

C. 因而    D. 生吞活剥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