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最近,一款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最近,一款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给你浓缩成最精华的句子,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不少人表示,这样阅读节省了很多时间。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

“浓缩书”,说白了就是给书做笔记,把最精华的部分划出重点来,让读者得以快速把握全书内容。这听起来像是个新概念,但我们或许早有接触。举个通俗的例子,网上经常有人炒作的“状元笔记”,其实就是针对教材及老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的“浓缩书”。但大家也都清楚,绝对不是买了“状元笔记”就能成为状元,“状元笔记”也无法替代上课与教材,它只是个人对学习方法及思路的总结,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对于“浓缩书”来说,道理也是如此。“浓缩书”的原作多是具有深厚影响力的名著,为我们划重点的毕竟不是作者,作为知识中介,固然可以给你描述、推荐书籍的精彩之处,但是书的全貌如何,恐怕还是需要自己去亲自体会。更何况,知识中介对全书的理解是否到位、对精髓的把握是否准确,这些都要暂时先打个问号。而即便是原作者来给书进行摘要浓缩,做的也是留下全“骨架”、剔除内容“血肉”的工作,也会让阅读的乐趣大幅下降。这就好比一个人为了提高吃饭的效率,不吃丰盛的肉类、水果、蔬菜,直接喝营养液、吃维生素片——吃饭变成枯燥单调的营养摄取,而丢失了享受美味的乐趣和饮食文化的内涵。

当然,“浓缩书”的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普遍加快,拿出完整的几个小时来安静地读书,很多时候已成奢念。这种情况下,与其不读书,还不如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几本“浓缩书”,至少能做到开卷有益,让人保持获取知识的积极心态,而不至于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从长远来看,如果人们看了“浓缩书”,对原著产生兴趣,可能就会产生将原作拿出来看的动力,这不失为一个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出版物中甄别筛选的有效方法,对于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风气也大有裨益。

总之,虽然“浓缩书”价值远远低于原作,但是阅读总比不阅读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一时抽不出足够的阅读时间时,偶尔从知识中介那获取一点“血肉”有限的内容,也算不上坏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始终保持清醒:“浓缩书”毕竟不是完整的知识,对其不可过度依赖。

(节选自《“浓缩书”,不可过度依赖的知识中介》,2018年3月12日光明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在线“浓缩书”迎合了人们需求,悄然走红。

B. “浓缩书”并非新概念,它借鉴了“状元笔记”的手法,划出书中的精华和重点,方便快速把握全书。

C. “浓缩书”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背景下出现,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

D. 就像不能将吃饭简单理解为枯燥单调的营养摄取一样,人们读书也完全不能依靠阅读在线“浓缩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提出“浓缩书”这一论述对象,然后列举了人们对其不同的态度,引起下文的议论。

B.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将“浓缩书”与“状元笔记”进行对比,通俗易懂地阐释了其特征。

C. 对于“浓缩书”现象,文章在论述时较为辨证,既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也指出其意义和价值。

D. 文章将“浓缩书”定义为“知识中介”,这是全文立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相关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日常的阅读全部变成在线“浓缩书”类阅读,人们将再难以享受翻书通读的乐趣。

B. 如果进行摘要浓缩的是原著作者,那么对“浓缩书”的理解、对精髓的把握会更准确。

C. 读“浓缩书”可能使读者对原著产生兴趣,可见其对培养读书的社会风气有一定益处。

D. 只要能够获取知识,即使内容有限,也有积极作用,因此“浓缩书”在当下应当提倡。

 

1.A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借鉴了‘状元笔记’的手法”曲解原文。C项,“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无中生有。D项,“完全不能依靠阅读在线‘浓缩书’”表述过于绝对,偶尔阅读“也算不上坏事”。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B项,结合文本内容“网上经常有人炒作的‘状元笔记’,其实就是针对教材及老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的‘浓缩书’。但大家也都清楚,绝对不是买了‘状元笔记’就能成为状元,‘状元笔记’也无法替代上课与教材”分析可知,这里不是对比论证,而是类比。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应当提倡”说法不当,“浓缩书”有诸多限制,先天不足,原文对其也持“偶尔从知识中介那获取一点‘血肉’有限的内容,也算不上坏事”这一态度,不能理解为“应当提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第一季共十二期,十二个主题词分别如下: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某段人生经历或表达自己的某种人生思考。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既然我们在初中都能凭着初三最后一年冲刺考上重点高中,那么我们在高中阶段即使高一高二成绩一般,同样可以在高三突击考上重点大学。对于刚进入高中的我们来说,不必急于在学习上抢占先机,或许,后发制人才更有意义。至于文理分科,也没有必要考虑这么早,“车到山前必有路”嘛 ,所以顺其自然,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①初中的情况不一定适合高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长江中学2009届学生将举行一次毕业十周年纪念会,班长将作为学生代表在聚会上作书面发言,下面是他发言稿的部分内容,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十年之后,我们终于拨冗回到了母校。当年各位老师对我们关爱有加,那时我总是迟到,老师却没有骂娘,而是给我写了一幅字,至今我还惠存在家。现在我的工作还算人模狗样,大家如果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答:(1)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4)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5)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命运共同体彰显着交互主体性和共生主义的伦理基质。这一伦理基质意味着自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一国的生命与全人类的生命具有生死攸关、    和运命一体的性质,只有共生才能保证自生和他生的正常进行,破坏共生势必要危及他生、祸害自生。不仅命运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是一种利益上的共生共赢、情感上的共同偏好和价值认同,而且在生存、完善与发展诸方面都是不可离弃的。命运共同体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为基本的价值认识,认为当今的全球化、信息化以及所面对的复杂形势,将所有国家的命运连为一体,任何国家都不可能    。因此,各个国家都应当以“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审视当今世界大势和国际关系,努力去寻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为建构和平发展、共生共赢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做出自己的贡献。习近平指出:“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    、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因此,建设和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今世界的整体利益和最高利益,同时也是每一个国家自身利益之所在,(    )。人类共同体的“共命运”在当今世界还绝不只是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展开,而且也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展开。是故“与自然为友”,建设“生态文明”,人与自然     ,同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内具的伦理深蕴。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命运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具有一种利益上的共生共赢、情感上的共同偏好和价值认同,而且在生存、发展与完善诸方面都是不可离弃的。

B. 命运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不仅具有一种利益上的共生共赢的认知,情感上的共同偏好和价值认同,而且在生存、发展与完善诸方面都是不可离弃的。

C. 命运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不仅具有一种利益上的共生共赢、情感上的共同偏好和价值认同,而且在生存、发展与完善诸方面都是不可离弃的。

D. 不仅命运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具有一种利益上的共生共赢、情感上的共同偏好和价值认同,而且在生存、完善与发展诸方面都是不可离弃的。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没有能够置身于这一命运共同体之外的所谓国家利益

B. 所谓国家利益能够置身于这一命运共同体之外是没有的

C. 没有所谓国家的利益能够置身于这一命运共同体之外

D. 能够置身于这一命运共同体之外的所谓国家利益是没有的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休戚与共    明哲保身    嫁祸于人    和平共处

B. 休戚与共    独善其身    以邻为壑    和谐共生

C. 息息相关    明哲保身    以邻为壑    和谐共生

D. 息息相关    独善其身    嫁祸于人    和平共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歌燕舞所带来的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下片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偶句式来宽慰,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世态度,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3)《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仁义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