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B. 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 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
D. 剑坚,故不可立 拔坚:坚固、锋利。
2.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秦武阳色变振恐 B. 轲既取图奉之
C. 图穷而匕首见 D. 使工以药淬之
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左右欲兵之 C.不得持尺兵
B. 不及召下兵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翻译下面来自教材的句子。
(1)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下列小题。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 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 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 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
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1.对“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诗道出了人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普遍心理:得到的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觉得其可贵。
B. 这句诗告诫人们:将“悲哀”忘掉,这世界才会变得可爱。
C. “那逝去的”指令人悲哀的现实,这种现实会“转瞬即逝”,未来会变得更加可爱。这句诗充分表达了作者相信光明与正义必将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D. 现实毕竟会逝去,未来肯定会更加美好,这句诗告诫人们不要因现实的坎坷而放弃追求,一切都要向前看,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2.对这首诗内容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小节告诫人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不要忧愁,也不要激愤,因为这一切都是暂时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一定会到来。
B. 第二节诗前两句构成转折关系:尽管今天的许多事情令人感到悲哀,但我们要向往美好的未来,告诫人们面对生活的困境,要振作精神,乐观向上,充满正义必胜的信心。
C. 整首诗富有人生哲理:人生犹如四季,寂寥冬日当前时,阳光明媚的春天也不过会太远,因而我们就得振作精神。
D. 全诗采用第二人称,运用拟人手法,直抒胸臆,言简意赅,清新流畅,热烈深沉,亲切自然。
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真的预示
[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 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B. 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 "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
D. "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阅读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 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 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 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 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
A. 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 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 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
D. "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