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是出自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之手的《长门赋》。司马相如本人也没有回避此事,他在序中如实交代:“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这就是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
古代文人创收的花样还有很多,除了传统的打赏、稿费,还可以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等等。
(摘编自倪方六《古人如何玩“自媒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无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如王褒、司马相如等。
B. 古人玩自媒体靠“打赏”获得酬劳,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汉宣帝赏赐王褒而来。
C. 唐代已很流行稿费制,这样,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润笔"这条创收渠道。
D. 人们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说明古代文人“写软文”都是心照不宣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打赏”“润笔”“写软文”等为例,介绍了古人玩“自媒体”获取报酬的方法。
B. “谀墓受金”一词最早用在东汉蔡邕身上,为汉代已存在润笔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C. 唐朝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拿到巨额稿费一例,证明古代文人润笔很高。
D. 司马相如在《长门赋序》中的如实交代,证明了作品是根据陈皇后的需要创作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代的一些词赋名家如贾谊、杨雄、张衡等都是朝廷从民间征招上来的“笔杆子”。
B. 如果不是为了拿到高额润笔,韩愈在墓志、碑文中就不会用那么多阿谀奉承之词。
C. 汉宣帝“第其高下,以差赐帛”,才子王褒、张子侨便因其文章文采飞扬屡被打赏。
D. 古代文人有时还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这也是他们的创收渠道。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是诗的故乡。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栏目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让古典诗词又一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只是人们关注的取向各有不同:不少考生怀揣《中国古代古诗文64篇》期待拿分,荣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冠军的快递哥雷海为背诗抄诗只是喜爱,支教老师梁俊为古诗词谱曲并领着孩子们吟唱是为传承……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改写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使之句式一致,本体、喻体搭配合理。(可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
我常常趴在檐下听雨。雨声轻灵,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雨声像山沟里柳阴下击石的溪水般清脆;雨声舒缓得像黄昏里泉苔上栖着的蜻蜓的翅。那种特别的感觉一声一声圈占了我的心,滴进我的回忆……
下面是某人为自己的母亲过80大寿,给亲戚朋友发的邀请短信。其中有5 处表达失误,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改。
各位亲朋:
农历十月二十日,是令堂80寿辰。我特意邀请您在日理万机之中,来我府上一聚,共表恭贺之意。时间:当天上午10点。地点:向阳花园别墅12号楼。我们全家等着您到来。
阅读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如何把文字、图形等信息准确、快捷地记录在容易长期保存的载体上,而且这个载体要廉价、体小、量轻,容易携带或者收藏,是人类告别了 时代之后从结绳记事开始时的梦想。
为了梦想中的载体,古人 ,绞尽脑汁:甲骨、竹简、泥版书、莎草纸、锦帛、羊皮、棕榈叶、椰子叶……然而,这些载体都各有 的缺点。例如,中国有“学富五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读的书多到要用五辆车来装。其实,因为古代的“书”是竹简,以竹子为载体的,所以古代这五辆车装的书恐怕还比不上能放进手提包内的当今一部《辞海》文字记载的多。
到了中国东汉时代的公元105年,( ),这才使信息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解决了载体问题之后,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如何准确、快捷地记录图文等信息。这一任务由另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中国北宋时代的刻字工人、布衣出身的毕昇完成。他在11世纪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能重复不断地把图文印刷在纸上之后装订成书。活字印刷与此前的雕版印刷相比,优点明显:后者要求每一种书都 需要重新雕刻一套新的雕版,前者只需要排列组合那些“活”的泥字或者木字。
毕昇革命性的活字印刷让此前的雕版印刷 ,而且被不断改进,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古代的“书”是以竹子为载体的竹简,所以古代这五辆车装的书还比不上恐怕能放进手提包内的当今一部《辞海》文字记载的多。
B. 因为古代的“书”是竹简,以竹子为载体的,所以古代这五辆车装的书恐怕还比不上能放进手提包内的当今一部《辞海》记载的文字多。
C. 因为古代的“书”是以竹子为载体的竹简,所以古代这五辆车装的书恐怕还比不上当今能放进手提包内的一部《辞海》记载的文字多。
D. 因为古代的“书”是以竹子为载体的竹简,所以古代这五辆车装的书恐怕还比不上当今能放进手提包内的一部《辞海》文字记载的多。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伟大的发明家蔡伦以后人所称的“蔡侯纸”奏报朝廷。
B. 伟大的以后人所称的“蔡侯纸”奏报朝廷的发明家蔡伦。
C. 伟大的发明家蔡伦奏报朝廷是用后人所称的“蔡侯纸”。
D. 以后人所称的“蔡侯纸”奏报朝廷的是伟大的发明家蔡伦。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生吞活剥 殚精竭虑 显而易见 相形见绌
B. 茹毛饮血 处心积虑 昭然若揭 黯然失色
C. 生吞活剥 处心积虑 昭然若揭 相形见绌
D. 茹毛饮血 殚精竭虑 显而易见 黯然失色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