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明天下午期末考试完了,学生们先回教室,把自己的物品收拾好,然后打扫好教室卫生,在班主任部署了相关事宜后放暑假。请注意休假安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中国梦”,它关乎着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 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国有的精神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一百多年来,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无数中华儿女 ,不屈不挠,誓死抗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高歌前行……
梦想虽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 ),全国各族人民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它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
B. 它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
C. 它关乎着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
D. 它关乎着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前赴后继 百废待兴
B. 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前仆后继 百废俱兴
C. 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前赴后继 百废俱兴
D. 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前仆后继 百废待兴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中国梦”的实现有现实的基础,有梦想的指引
B. 我们要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坚定的信心
C. “中国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D. “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困难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从空间的角度写出自己漂泊异乡之愁,
“__________________”从时间的角度写出自己年老体衰之苦。
(2)韩愈《师说》中总结“师道之不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士大夫们不愿以地位比自己低或高的人为师。
(3)《琵琶行》中作者多次寄情于月,以月传情:“______________”侧面写出了琵琶女演奏技巧之高超,表达了赞美之情;“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刘促通知泾州
司马光
四载一相逢,相逢遽为别。
侪辈日萧条,与君俱白发。
卮酒不暇执,旧游那复说。
忽忽无他言,暑行戒饥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中的“四载”与“遽”形成鲜明反差,前者说明相逢之难,后者说明离别之快。
B. 本诗前后照应,“遽”字领起,“不暇忽忽”等与之呼应,突出相逢的短暂匆忙。
C. 尾联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百感交集的情态,表达出对友人的不舍与关切之情。
D. 这首诗通过生活场景细节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语言含蓄,感情细腻,耐人寻味。
2.诗的颔联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端礼,字处恭,衢州龙游人。第进士,知湖州乌程县。民间赋丁绢钱,率三氓出一缣,不输绢而折其估,一缣千钱,后增至五千,民不胜病。端礼以告于府,事得上闻,又自诣中书陈便宜,岁蠲缗钱六万。召对,时孝宗志在恢复,端礼言:“越谋吴,外讲盟好,内修武备,阳行成以种、蠡,阴结援于齐、晋,而献遗之礼益密。用能一战而霸者,伺其机而图之。今日之事与越相若。愿阴设其备,而密为之谋,观变察时,则机可投矣。机之未至,不可以先;机之已至,不可以后。以此备边,安若太山;以此应敌,动如破竹。”上喜曰:“卿可谓通事体矣。”迁大理少卿。光宗立,拜吏部尚书。蜀州帅吴挺死,端礼谓枢密赵汝愚曰:“吴氏世握蜀兵,今若复令承袭,将为后患。”汝愚是其言,合辞以奏,光宗意未决,端礼言:“汝愚所请为蜀计,为东南计。夫置大将而非其人,是无蜀也;无蜀,是无东南也。今军中请帅而迟迟不报,人将生心。”不听。后挺子曦卒以蜀叛,如端礼言。进端礼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汝愚去右丞相位,端礼代之。始,端礼与汝愚同心共政,汝愚尝曰:“士论未一,非余处恭不能任。”比韩侂胄浸窃威柄,汝愚等欲疏斥之,谋泄而汝愚逐。端礼不能遏,但长吁而已。浙西常平黄灏以放民租窜,知婺州黄度以庇蜀吏褫职罢郡,二人皆侂胄所憾,端礼执奏,竟不免于罪。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端礼在相位期年,颇知拥护善类,然为侂胄所制,壹郁不惬志,数称疾求退。薨,赠太傅,谥忠肃。
(节选自《宋史·余端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B. 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C. 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D. 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赋丁,即征收丁税。丁税是按人口征收的税种,征税对象是男丁,其性质是以钱代役。
B. 卿,对他人的尊称,适用范围是君対臣;而臣尊称国君可称陛下、万岁、圣上等。
C. 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宋吋,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D. 常平,指常平仓,是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端礼执政为民,减轻百姓负担。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任乌程县期间,针对税收弊端,请求上級部门加以改革,使百姓获利。
B. 端礼妥善边备,建议相机而攻。针对皇上收复中原之志,他认为应该像吴越争霸那样做好准备,伺机而动。此说收到赞赏。
C. 端礼富有远见.反对蜀帅世袭。吴挺辞世,余端礼让赵汝愚上书皇上阻止吴氏世袭蜀帅,以绝后患,未被采纳;后来吴曦果真据蜀叛乱。
D. 端礼虽为丞相,但受制于他人。任丞相期间,他虽扶掖良善,如解教黄灏、黄度等,但受制于韩侂胄,抑郁不得志,以致数次引疾请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端礼以告于府,事得上闻,又自诣中书陈便宜,岁蠲缗钱六万。
(2)比韩侂胄浸窃威柄,汝愚欲疏斥之,谋泄而汝愚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