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巴金曾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巴金曾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文学作品用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同情。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种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

上面的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以“我心动的文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散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抄袭或套作。

 

阅读•生活 阅读文学作品是打开了一扇窗,阅读生活是打开了一道门。 阅读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走近了我的生活,我只知道,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当晚霞逐渐隐去的时候,总喜欢洗净自己的身体与灵魂,打亮台灯,然后在阳台上虔诚地掀开一片书页。任庭前花开花落,阅读中的世界却始终如一的精彩。 我相信作家是用感情用心灵去写作的,他们将一个活生生的异域展现给我们。每当读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面前就冉冉升起一片落日的大漠;每当读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面前就展现出烟雨江南的水雾纷纭;读着《瓦尔登湖》沉入梦乡时,我总成为了书中的主角;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总含着热泪振臂高呼……阅读停留了时间,连接了空间,最重要的是连系了作者与读者的双眼与心灵。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样的诚挚,让我对阅读产生了无限的热爱、尊重与敬意。 然而,这一天,一切都变了。 我看到了一个集市,肮脏的街道,粗鲁的肉贩,逃课的孩子。没有华丽的词藻,但那个举起手掌游泳的孩子已深深地印入我心中。这是沈从文的《我在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在读一本大书》,语气如此平淡自然,就好像领着我在那一条道路上行走。我在阅读吗?不,我在走路。 那一年,沉迷于哲学、心理学、《圣经》的我就这样惊醒了。抽象离我远去,我看到了自己贫瘠的思想。我想起了海子,想起了他躲在泡面房里的一句“从明天起,关心粮食与蔬菜”。我觉得,这些年来的阅读来得太轻易,太丰富,就像隔窗看花,拙劣地想象他人的梦。这种阅读太廉价,就显得毫无分量。多年来的积累,写出来还是一纸空文。我的阅读之路,也许还有很长的路途要走。 于是,开始下定决心写日记。写下生活中平凡的细节。走进了染满泥污的市场,亲眼看肉贩子如何将零钱一张张铺在猪肉上,亲眼看鸡贩如何吹弄鸡屁股,亲眼看那行人如何将唾沫一口啐在泥污里任车辆驶过。那一夜,我跟从文一起阅读。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稚嫩的孩子。 是的,文学源于生活,文学作品是教会我们去阅读生活,教我们重回坚实的大地。当我的手在日记上游走时,我想我真到了一扇门面前,这儿,我读了,我写了,这才是阅读的开始。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作家巴金言论。写作任务是:上面的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首先分析所给材料的内容。作文材料比较长,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阅读”的内容,只提到文学作品,一是阅读文学作品的作用,主要是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本题还给出了话题“我心动的文学”。审题:“我心动的文学”这个话题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最为紧密,也能直接体现我们的语文素养,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写的题目。一般而言,话题作文只要与话题有关,不脱离话题的范围,都不算离题,但这决不意味着材料对话题没有限制作用。无论是巴金的话,还是命题者的解释,或是作文要求。作文可以写一段关于阅读的故事,可以写自己阅读时的领悟,也可以写自己对读物的认识来看,这里阅读的,应是指读书(文学作品),而读书又是我们人人都有话可说的话题,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冒着偏离题意的风险,去写阅读自然,阅读人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对“     消息传来,教室里静极了”这句话进行相关补充联想,展开描写。要求:合理想象,补齐消息内容,要有场景和心理描写,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根据小说《三国演义》回答以下问题。

(1)“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指哪三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

(4)到了颓圮的篱墙,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______________,终已不顾。

(7)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词,按要求作答。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作一、二两句运用哪种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

(2)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

(3)(课内翻译题)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课内翻译题)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2.结合以上翻译,指出上面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总结词类活用翻译的注意事项(方法规律总结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