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注二库状 陆贽(唐) 圣人之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

陆贽(唐)

圣人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今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货悖入,必悖而出。”非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儆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讟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 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琼林”、“大盈”二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兹         柢:树根

B. 宜增励之诚     儆:警戒

C. 将五旬         迨:趁着

D. 大艰         夷:平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圣人立教也                 秦王遇燕太子丹不善

B. 奉私求                     作《师说》贻之

C. 货悖入                     及凯旋纳之

D. 明效欤                   如土石何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即从正面立论,阐明天子不应聚私财,而应本圣人的遗教“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并指出贪财聚货必将造成“开祸端”、“乱邦家”的严重危害。

B. 文章第三段以德宗朝的事实为据,首先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然后赞扬德宗初行的俭约行为,说明“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的道理。

C. 在充分指陈得失、剖析利害之后,陆贽归结全文,点明旨意,希望德宗及早罢去琼林、大盈二库,以换取收人心、平祸乱、复都邑的最大利益。

D. 文章创造性地融散入骈,使骈散完美结合,既保存了骈体整炼、排比、节奏鲜明之特色,又兼有散体流美、疏畅、意气贯注之优点,是一种散文化的新骈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⑵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

⑶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

 

1.C 2.C 3.B 4.⑴致力于散发钱财收服万民百姓人心的人是国君的财富。 ⑵试着询问在驿站投宿的官吏,并打听行人的议论,果真未出所料,臣民对此的积怨已经很深了。(3)实在是因为陛下没有厚待自己,没有自私自利,摒弃美好的食物来和士兵同甘共苦,省下自己享用的食物给有功劳的人去吃。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迨将五旬”的“迨”如解释为“趁着”,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迨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夷大艰”,这段话是说军队的处境,前面说“初降”,什么军备物资都没有储备,且对外要抵御叛军,对内要防守危急的奉天城,昼夜不停,“五旬”是五十天,后面“冻馁交侵”是官兵在这种情况下的结果,句中的“迨”应解释为“达到,等到”,也可以联系《项脊轩志》中“迨诸父异爨,内外多只小门,墙往往而是”这句。故选C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要求选出“不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C项,“货悖而入”中“而”是连词,表修饰,这句话是说“用不正当手段弄来的财货”;“及凯旋而纳之”中“而”是连词,表承接,先“凯旋”,然后“纳之”。A项,两个“之”都是助词,都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用来。D项,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故选C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首先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然后赞扬德宗初行的俭约行为”错误,回归文本找到第三段,开头说“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可见应是先赞扬德宗初行的俭约行为,再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故选B项。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务”,致力于;“兆庶”,万民,“庶”,平民,百姓;“……者,……也”,是判断句式,“者……也”是标志。第二句中,“询”,询问;“候馆”,泛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道路之言”,行人的议论;“如”,像;“虞”,预料;“积憾”,积怨。第三句中,“良”,实在;第一个“以”,因为;“厚其身”,厚待自己;“绝甘”,摒弃美好的食物,“甘”,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第二个“以”,目的来词,来;“卒伍”,士兵;“啖”,使动用法,让……吃;“功劳”,有功劳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谷雨 惊蛰 白露 大雪 小雪

B. 上元 寒食 清明 七夕 重阳

C. 鸡鸣 平旦 日出 人定 黄昏

D. 迎春 梅花 桃花 荼蘼 柳花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气是醉人的温暖,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季。                                    ,到处有美丽的光景使人流连。

①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

②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

③小燕子来回在林中穿跳

④在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残春

⑤北面与西面小山上全罩着淡蓝色的衣帔

⑥铺满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

A. ④③⑥①②⑤

B. ④⑥②①⑤③

C. ⑥①②⑤③④

D. ⑥②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拟人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B.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借代    (杨炯《从军行》)

C.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比喻    (班婕妤《怨歌行》)

D. 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夸张    (赵壹《刺世疾邪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紧围绕以刺激经济发展为中心,并将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上,使中国经济逐步复苏。

C. 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 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       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      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       ,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浏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

A. 情投意合   清澈   跌宕起伏

B. 志趣相投   清澈   此起彼伏

C. 情投意合   清新   此起彼伏

D. 志趣相投   清新   跌宕起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