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人民日报>>

材料二:什么是文化,作家梁晓声概括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 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是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的根本标志。文化浅层的标志包括服饰、语言、节日、饮食方式、居住形态等,深层的标志则是基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例如,只要是汉族人,大家都过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过年都要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这些都是汉民族成员彼此认同的基本依据。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 在上古时代,埃及、两河流域、恒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大约在公元前后,这些地区的文明被外来文明所置换。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文明等,是在外来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当地的上古文明,人们称之为“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这些属于被外来侵略者强制消灭的文明。历史上还有因为自身原因而失落的文明,中国的契丹文明就是典型代表。唐宋时期,契丹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之一。他们建立的辽国,与宋朝南北对峙,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注意保存文化,丧失了彼此认同的核心,最终走向了消亡。 由此来看,延续中华文脉是振兴中华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有人举起多元文化的旗号加以反对,认为如今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再提主体文化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亟须澄清。 多元文化是就全球文化而言的,多民族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多元的文化。由于地理、气候、物产、历史等生存条件的差别,各民族的文化面貌各呈异彩。各民族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都有其合理性,应享有平等的尊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大约500年中,西方殖民者垄断了全世界的资源,长期奴役许多地区的人民,毁灭了他们的文明。殖民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为合理,制造出了“西方文明中心论”,企图摧毁异质文明的自尊。 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无缺的。多元文明并存,正好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学习。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本土文化的存在;如果本土文化都失落了,又用什么去交流?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传媒十分发达,各国、各民族的交往更为便利,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也更为频繁。但有一点始终无法改变:文化依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民族国家还将长期存在的人类社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 人类文明犹如百花园,只有每个民族的文明之花都呈现出自己的独特姿容,百花园才会最美。每个民族把自己的文化发展好、形成特色,就是为人类文明增光添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必定能为人类作出更多贡献。其中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为人类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发展方式与文明形态。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一共给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取自《人民日报》,谈的是文化与民族生存发展的关系,中心句是“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第二则材料取自作家梁晓声的观点,谈的是文化与个人的关系,意思是文化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一种自觉自律,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都谈到了“文化”这一话题,因此考生写作中要围绕“文化”来确定立意。考生可以从材料一出发,写文化与民族国家发展的关系,也可以从第二则材料出发,谈文化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系,还可以综合两则材料,谈文化的内涵,谈文化对个人、民族、社会的影响。总之,考生只要围绕“文化”来谈,谈出文化对民族、社会、国家、团体、个人等发展的重要意义或作用都是符合要求的。观点一定要积极向上,体现正能量。如写议论文,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典型事例,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与衰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皮影、剪纸发民状况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1,犹掇2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3;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4株拘5;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1)承蜩:用竿粘知了;(2)掇:拾取,用手去拿。(3)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四分之一两,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借此指次数少。(4)橛(jué):木桩,象木桩那样竖立着。用为动词。(5)株拘:带枯枝的树墩。

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佝偻丈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也体现了匠人之心,从文中可看出“工匠精神”的内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上下文,补齐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要求想象合理,语言流畅、连贯。

只要青春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1)____。(2)__,我就不会悲哀,冬雪将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元、生民、苍生、氓。

②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友叫“莫逆之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竹马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③尊卑有别: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如《鸿门宴》“亚父南向坐”;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左为尊;在官位尊卑方面,秦汉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 “闾左”,贬官称“左迁”。

④古人讳言“钱”字,“故易其名曰赋,曰禄,曰饷,天子千里外曰采”,常见的说法是“孔方兄”,再如把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钱物称为“润笔”。古人忌讳 “死”字,《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宗教教义中也讳言死,如:西归、仙游、升天、坐化、涅槃、圆寂、谢世、作古等;现代汉语中,如:逝世、长眠、遇难、捐躯、殉国、夭折等。

⑤“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致仕”则指交还官职,即退休。“移病”指上书称病,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⑥ 古代“子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10时前后,“亥时”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2点前后。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B.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

C.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 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碰触即付”式的智能手套,将省去消费者购物时繁琐的支付程序,用户只需“动动手腕”,就可便宜从事

②从青蒿到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科学的进步让更多人获益,可对科学家来说,每前进一小步都步履维艰

③“阿尔法围棋”具备了无师自通的能力,在没有人类围棋知识输入与对决训练的情况下,依旧战胜了“前辈”。

④近来,教育部联合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对鱼龙混杂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

⑤近来,一架运载药品的京东无人机,降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解决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

⑥诸多历史学者为厘清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的渊源,宵衣旰食,夙兴夜寐,往来于新疆、西安等地,收集资料。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