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7月8日,马云在杭州开放了中国第一家无人(售货)超市。进入该超市只需刷一下手机淘宝或支付宝,系统将会自动扣除相应的商品金额。
消息瞬间刷爆朋友圈,很多人不远千里赶到杭州先验为快。起初,无人超市顾客如云,随着热度逐渐下滑,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传统超市。
不知从何时起,无人超市已经成了大妈们的乘凉地!天很热,超市里有空调,大妈们入市蹭空调,感觉很爽。对此,网友说马云没败在逃款上,却被中国大妈“打败”了。
今年,无人(售货)超市真的变成了无人(购物)超市。
调查发现,大部分人选择传统超市还是习惯问题;也有人说无人超市的出现不切实际,因为高智能替代了人工,将造成就业困难;还有人说,无人超市的出现确实使我们的生活便捷起来,但是它并不能带给我们幸福……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千里之授,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工作细节。
(材料)
品行 扎实 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 接孟氏之芳邻 一步一个脚印
谦谦君子 放下身段 孟母三迁 光明磊落 埋头苦干 近朱者赤
下面是某小区物业张贴的一则启事,在语言表达、格式上共存在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尊敬的阳光城住户:
夏季即将来临,又到了火灾事故多次频发的时候。为了增强小区广大住户对火灾事故的防范意识,请大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楼梯口、家中阳台畅通,切忌不要堆放杂物。
(2)家用电器应摆放在防潮、防晒、通风处,在不使用时应拔下电器插头,开关、路线应经常检修。
(3)点燃的蚊香不可直接放置在桌子、凳子等木制家具或可燃物上;当离开房间时,应及时把蚊香熄灭。
2018年5月1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3.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写痴情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方向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2) 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沉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听书时,用“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然霍然一声,人弦俱寂”来侧面描述说书人高超的造诣;《琵琶行》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琵琶女的高妙的演奏技艺。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 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 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C. “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指还没有到秋天。
D. “无限思”是无限的愁思,“云树绕湓城”表现出了作者被贬江州困居湓城的失意与愁苦之情。
2.“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两句感情深沉动人,其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