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樊哙侧其盾以撞 吾其还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樊哙侧盾以撞          吾还也

B. 劳苦功高如此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

C. 欲诛有功人            微夫人力不及此

D. 大王不取也          父母宗族,皆戮没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其”,代词,作定语,他的;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B项,“而”,均为连词,表并列;表修饰。C项,“之”,均作结构助词,的。D项,“为”,动词,认为;介词,被。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两项错误的一组是

A. 头(yán)      (xiǎng)客    青(tái)     切齿(fǔ)心

B. (fān)水    (rú)缕         颓(pǐ)      目(zhì)尽裂

C. (jī)       火(bō)         (cuí)火     百(gě)争流

D. (ní)       (wǔ)视         青(xìng)    变(zhǐ)之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 ,您瞧,绳子在这儿。(有删改)    坍台:吴方言,丢脸。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A. 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 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 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2.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3)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 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楚将宋义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①,宋义曰:“公将见武信君②乎?臣论其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项梁死,章邯军巨鹿南。

高陵君显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令王离、涉间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父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乃饮酒高会,而不引兵渡河取食于赵。且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①陵君是封号,名叫显   ②武信君,即项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谥号。

B. “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C. 文章第三段,项羽杀宋义后引兵渡河,之后情节可引申出成语“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D. 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义能够审时度势。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

B. 项梁刚愎自用。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任将士骄惰,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

C. 项羽英勇无畏。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赢得诸侯上将军的威名。

D. 项羽心狠手辣。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乃饮酒高会,而不引兵渡河取食于赵。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