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待树苗成活后,年轻人时常浇水,老人却很少照看。几年后的一场沙尘暴,使年轻人种的胡杨很多被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掉了一些枝叶。年轻人很诧异,老人解释道:“你常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容易被风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文体不限,标题自定。

 

逆境使人成才 逆境是通往成功的阶梯;逆境是磨练人奋发向上的工具;逆境是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逆境使人成才。 逆境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纵观历史,逆境中成才的人比比皆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就是其中一位。他三岁失去了父亲,在族人的歧视下成长。当时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要保留的著作必须一个一个字刻下来。《易经》便是孔子亲手所刻,由于他翻阅的次数太多,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几次,孔子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强,从而走向成功的。为什么逆境使人成才呢?按理说“逆境”只能给成才带来困难和阻力,身处逆境成才较难。但是逆境一方面给人以困苦饥饿疲乏忧虑,每每不如人意。而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这些困难,坚定了人们的意志,使他们不断的克服困难,在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添了聪明才干,最终得以成才。所以说,逆 境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逆境是磨练人奋发向上的工具。“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是不是身处逆境中一定能成才呢?逆境中成才是有条件的。首先要在逆境中发愤,就如一代伟人领导人毛泽东,小时候因无钱读书,竟然徒步二十里路到亲戚家借书读。白天放牛,晚上就在昏暗的豆油灯下苦读,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更加激发了他追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最终使他成为了中国杰出的人民。如果不在逆境中愤起,也许他就不会成为一代了。正是因为他正视逆境,化逆为顺。而逆境有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移的。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改变人的际遇,所以身处逆境就不能被逆境所困。毛泽东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逆境是磨练人奋发向上的工具。 逆境是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逆境使人坚强,逆境使人成才。”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学,十七岁患上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生活遭受各种的不幸。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多部的音乐作品。逆境不但没有打到他,反而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不服输的意志,最终成为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使他在逆境中成才。 逆境能使人成才,但逆境与成才是不能划等号的。对于意志薄弱者,对于在逆境中自暴自弃,自甘沉沦的人,逆境只能是他们的坟墓。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逆境考验的人,才能成为他们真正的强者。有意志者,逆境便是你成才的阶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材料是一段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要挖掘话语的含义。材料分析:1.材料涉及的对象有哪些?材料讲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老人、年轻人、胡杨树。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2.事情的结果是?(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会无碍,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3.原因是?(年轻人经常给树浇水,树的根不往泥土深处扎。而老人不给树浇一点水,逼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根扎深了,树就不会轻易被风刮倒)。材料涉及“老人”“年轻人”“胡杨树”等几个对象。从老人种的树在沙尘暴后无碍这一点分析,具体表现:(1)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2)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3)我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含义:老人种树很讲究方法,目光长远。由果溯因、由种树及育人。观点:教育子女(培养人才),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具备长远的眼光。从年轻人种的胡杨树在沙尘暴后很多被风刮倒这一点分析,具体表现:(1)年轻人待树苗成活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2)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有的甚至连根拔起。含义:年轻人种树对树过度关心、溺爱,反而害了树。由果溯因、由种树及育人。观点:1、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2、过多的关爱反而是一种祸害;3、溺爱不等于真爱。从胡杨树如何才能抵挡沙尘暴这一点分析,具体表现:(1)老人不给树木浇水,逼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他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2)年轻人经常给树浇水,他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含义:老人让树身处逆境,经受磨砺,树根扎得深,经受住风沙的考验;年轻人种的身处顺境,根扎不深,风沙一来,就被刮倒。由果溯因、由树及人。观点:(1)逆境成才;(2)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3)人生需要磨砺;(4)要夯实基础,事业才能取得成功。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徽标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意。右图是“中华老字号”的徽标,请从构图角度简要说明其寓意。(60字以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妇过15个字。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发端。在世界文明史上,历史悠久的几大古老文明,_______,如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圣书字,只是,________,都被历史长河无情湮没而先后失传;唯独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生生不息,汉字记载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传承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可以说,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班长主持唐诗朗诵会时说:“我们欢迎语文老师抛砖引玉,朗诵一首唐诗,给我们做个示范。”

B. 一位家长对老师表示感谢时说:“感谢李老师三年来对令郎的教导,令郎能考上名牌大学,是您辛勤付出的结果。”

C. 保险推销员小李对顾客说:“王大爷,请您记下我们的服务电话,方便您以后垂询。”

D. 一位作者说:“王编辑,现将我修改过的稿子发送给您审核,如还有问题,我一定尽力斧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发生在米脂县的“4·27”歹徒持刀伤人案,我们的孩子们应该认识到:一忌走路带耳机,二忌不要乱逃跑,三忌莫恋身上物。

B. 《见字如面》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好评如潮,主要是因为读信者声情并茂地用信件打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让听众入耳入心享受精神的愉悦。

C. 韩国方面称韩朝决定 4 月 27 日在板门店举行首脑会晤。根据韩朝领导人签署的和平宣言显示,韩朝有望在 今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D. 细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强化未成年人处理突发事件的意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期结束时,所有学生要按时返校上课。对久假不归的学生,学校要求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课者要严肃处理。

②蔡英文上任以来在台湾的一系列危言危行,一步步暴露出她搞“合独"、搞分裂的真实面目。

③贾平凹在《朗读者》节目中朗读了自己的新作《山本》中的片段,《山本》这本书迅速受到了关注,一时洛阳纸贵

④《三体》第一部获得了第 73 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作者笔走龙蛇,带领读者徜徉在地球文明和宇宙文明两个世界里。

⑤新闻讲究真实性,我们可以实话实说,但不能借所谓网民之口,说出不经之谈,否则这样的报道难逃哗众取宠之嫌。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⑤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