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B. 环保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3省、直辖市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

C. 这几天大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这对驱散大雾天气将起到积极作用。

D. 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结构混乱,删去“因为”。C项,搭配不当,“驱散”与“大雾天气”不搭配,可删去“天气”。D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改为“‘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正是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本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美芹之献

蚌病成珠似乎是中国文学的一条定理,它是中国无数诗人创作过程的写照,如杜甫、苏轼等等,无一例外。

③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得有千金买骨的气魄,以人为本,在人才质量以及如何发挥人才作用上下功夫。

④对一个国家来说,改变贫穷状况是一件不太艰难的事情,然而一旦人心向背,社会价值观发生扭曲,将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⑤“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

⑥在中俄伊犁争端的交涉中,曾纪泽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折冲樽俎,虎口索食,终于改订《崇约》;收回了伊犁九城的主权,博得朝野的好评和西方外交界的尊重。

A. ②③④    B. ②③⑥    C. ③⑤⑥    D. ①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于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兼用夸张、比喻及反问的修辞手法,批判了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为。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已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

(3)《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上西平·送陈舍人

吴 泳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注) ①吴泳:字叔永,南宋潼川人,关心国事,正直敢言,不避权贵。②襄州:襄阳,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当时处在宋金对峙的前线。③高著:高明的招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开头两句各用“征”、“战”分别形容“鞍”和“槊”,营造了十分强烈的战斗气氛,“便匹马、蹴踏高秋”,实写了陈舍人驰骋疆场的飒爽英姿。

B. “芙蓉”二句,进一步说明陈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励他的原因就是敌人骚扰,边塞吃紧。“塞云”是不会愁的,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

C. 下片对四位历史人物,前两人直写名字,后两人以遗迹指代,笔法错杂多变,抒发了作者对他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D. “渺渺如沤”,比喻新颖生动。言外之意:历史人物已成为过去,像水泡一样地消逝了,现在就要靠你大显身手了。

E. “棋头”一句,遥接上片“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两句,是说既然战争已开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数,去对付敌人,使之不得乱动。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英烈夫人祠记

去扬州西北三十里有得胜山,故韩蕲王讳世忠破金兵处也,有英烈夫人祠,土人谓之异娼庙。内供英烈夫人戎装像,旌旗,剑印,其位曰“英烈杨国夫人五军都督梁”。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梁氏异之,询左右,知是独擒方腊之韩校尉也。梁氏乃自赎以妾之。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囚高宗,改元明受。时世忠在秀州,以兵少不得进,乃修器械,以疑叛逆。傅等恐惧。梁氏与子亮时在临安,为傅所质,防守严密。太后用平章事朱胜非计欲召四方勤王。胜非谓傅曰:“秀州方疑惧不前,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于是太后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速其勤王。即领命,梁氏疾驱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面陈临安虚实利害,固言必勤王者三。世忠挥军急进,乱乃平。高宗复辟,梁氏以殊勋进护国夫人。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梁氏既死,金人曝其胴于淮市三日,函其首以报北国,金帝命悬于都门。兀术闻之,感其忠勇,敛梁氏遗体,遗世忠。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世忠大恸。朝廷闻讯大加吊唁,诏赐银帛五百匹两,追封“英烈杨国夫人”。立祠。

(选自《英烈夫人祠记》,有则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B. 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C. 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D. 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校尉,古代武官官职名称,汉朝时已有此官,其职位仅次于将军。后世其地位虽有降低,但还是一直作为高级军官的称号。

B. 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的,亦称“改元”。

C. 勤王,指为王事尽力;也指君王有难,而臣下发兵救援君王,文中即为此意。

D. 丁卯,在文中属于干支纪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古人拿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京口的酒席上,韩世忠在众人中显得格外威武,不同于其他参加宴会的官员,后来韩世忠就为梁氏赎身并娶她为妾。

B.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谋反,囚禁了宋高宗,改年号为明受。当时韩世忠在秀州,认为兵力不够而没有进攻临安叛军。

C. 太后为了能够安抚韩世忠,让他出兵救驾,封梁氏为安国夫人;宋高宗在韩世忠平定叛乱后重新恢复了帝位,因梁氏勤王有功,封她为护国夫人。

D. 梁氏在山阳、宿迁两地多次与金兵交战,全部取得胜利,思想上有些松懈轻敌,在一次率轻骑攻取金兵粮道时,遭遇埋伏遇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

(2)秀州方疑惧不前,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软实力”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在其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面对前苏联、中国、欧洲、日本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美国可以少用“硬”而多用“软”,运用包括美国文化的吸引力、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在内的软实力,作为一种同化行为的权力,来继续维持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

今天,中国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关注,同样是基于对中国文化在未来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这一考量。从这一角度看,文化软实力就是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与“他者文化”的遭遇中所彰显出来的创生力量。而一个民族文化的创生力与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在增强。

费孝通先生曾认为,文化自觉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自身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就此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指的是在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如何健康发展的自觉。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要知道“我从哪里来”,即对我们民族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所形成的核心价值系统,是我们面向未来创建新文化的“理由”。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贵和持中,自强不息”。全球化时代我们强调文化的主体性、本土化,须知本土文化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价值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建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时代的紧迫任务。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伴随着国家硬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也得到了全面而迅速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0后,文化贸易和经济活动都面临一个和国外资本同台竞争的问题如果不建构文化软实力,不仅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输出有问题,影响力受到限制,而且还会被别人占领本土市场,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                               

(取材于邹广文《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建构路径》)

材料二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国古代渐渐形成了全民族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恕、廉、勇等。

在当今中国,所有文化和社会问题,说到底,都与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情复杂,发展不平衡,矛盾积累多,正处于社会转型、变革激烈的时期。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蜂拥而来、真假难辨,使中国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反映全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很难确立共同的理想信念、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动国家健康发展。因此树立全民族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尤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警示作用。

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他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没有价值判断标准、莫衷一事、不讲原则、不知取舍的民族和国家,势必浑浑噩噩、良莠不分,无真理正义可言,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能赢得国际尊重。

(取材于张国祚《学习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大思路》)

材料三

通俗艺术软实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是以通俗艺术为资源的一种文化软实力全球信息化的加速,公共广场的出现,使通俗艺术成为沟通世界的媒介。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本土文化,代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是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标志与符号。然而,传统文化由于其特定的历史阶段性,其语言表达、价值观念、生活理念、伦理道德规范、行为模式等方面与现代社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有一个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问题。通俗艺术软实力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人们也许不熟悉小说《红楼梦》中那个“两弯似蹙非蹙翯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但人们绝不缺乏对于林黛玉的想象,因为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的形象已经深入千家万户。

再如,武侠类型电影使全世界公众看到中国功夫的神奇,同时功夫本身就传达着刚柔相济,内敛而不张扬,重修为品性、惩恶扬善等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品德。从《少林寺》到《英雄》,从少林功夫到太极功夫,中国的功夫片从国内走到国外,也引起好莱坞的关注,美国梦工厂出品了动画巨制《功夫熊猫》系列,其主角“阿宝”是一个憨态可掬的中国国宝大熊猫,他实现梦想的过程突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一—阿宝要成为“神龙大侠”并克敌制胜、拯救功夫的关键是要做到“内心平静”。这显然是对道家“至虚极,守静笃”的虚静(1)说的演绎。当阿宝静下心来,在水上做起左右抱球这一太极的经典动作时,中国文化便由中国的使者大熊猫呈现在全球公众面前。

(取材于王一川《文化艺术与文化软实力》)

注释:(1)虚静: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其本质是以和谐的心态来创造和谐之美。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软实力可以确立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

B. 文化软实力是-种影响力、凝力和感召力。

C. 文化软实力与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与又化自信密切相关。

D. 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决不能脱离核心价值观。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指的是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与“他者文化”的遭遇中所彰显出来的创生力量。

B. 如果不建构文化软实力,不仅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输出有问题,影响力受到限制,而且还会被别人占领本土市场,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

C. 一个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和国家,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能赢得国际尊重。

D. “贵和持中”思想、“百度”搜索引擎、电视剧《红楼梦》、电影《功夫熊猫》都属于“文化软实力”。

E.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几句话都演绎了道家“虚静说”提倡的“内心平静”。

3.建构文化软实力有什么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