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真实的社会和人生,只有付出一步一步攀登险峰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真实的社会和人生,只有付出一步一步攀登险峰的实践,才能领略那无限的风光。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

根据上面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倒掉鞋里的沙子 人在攀登的过程中,使自己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我们只有懂得倒掉鞋里的沙子,才能领略到那无限的风光…… ――题记 倒掉鞋里的沙子,领略无限的风光。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独弦琴上的小提琴家”。由于政治原因,他坐了20年牢。可是,他把这一遭遇看成是鞋里的一粒沙,毅然倒掉了阻碍他追求攀登的这粒沙子,十几年如一日,用仅剩下一根弦的小提琴勤学苦练。终于,他的小提琴弹奏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对当时浪漫派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雨果曾经说过:“当生活给予我一个酸柠檬,我会设法将它榨成甜柠檬汁。”这是一种勇于倒掉鞋子里沙子的智慧,正如尼可洛能及时地倒掉鞋里影响他攀登山峰的沙子,使他领略到了音乐的无限风光。 倒掉鞋里的沙子,谱写人生的辉煌。 李安出身于贫民家庭。他带着他的电影梦踏上纽约的航班。要知道,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在美国电影业创造一番辉煌是相当困难的。可是,李安并没有被生活的困难吓倒,即使在人生最潦倒时候,他始终正确看待生活丢在他鞋里的沙子,执著追求着人生的目标。终于,他成了第一个获得奥斯卡的最佳导演奖的华人。 正如李安所说:“生活的困难挫折不可怕,它不过是鞋里的一粒沙,倒掉它,我们可以轻松前行,谱写人生的辉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倒掉鞋里的沙子,彰显人格的魅力。 奥巴马,美国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他阳光的表情、自信的笑容总折射着一股迷人的魅力。而他当选之前也遇到上了种种挫折:一是父母“抛弃”带来的挫折,父亲、母亲都多次结婚和离婚;一是剥不掉的黑皮肤。这种如影随形的自卑很有可能导致一个人沉沦,可是奥巴马只把它当作鞋里的一粒沙,果断地倒掉,并迸发出惊人的斗志,产生强烈的成就欲望。从社区工作者、博士、教授、州议员、国会议员一路走来,并最终锁定最高奋斗目标,在白宫的历史上绽放着永恒的人格魅力。 某位先哲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沙子。是的,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我们所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倒掉鞋里阻碍我们前行的沙子。 倒掉鞋里的沙子,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倒掉鞋里的沙子,让我们更好地前行,前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属于比喻材料。材料一共有三句话,最主要的命意在后面两句。后两句,从关键词来看,“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鞋里的沙子”,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或前进路途中存在的困难”;“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比喻“改正缺点和克服困难”。悟出比喻义,就找到了理解材料的突破口。“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从关联词的角度看,此句中的“不是……而是……”重在强调后者;从句意看“鞋里的一粒沙”是“使人疲倦”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此句用反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即一定要倒掉鞋里的沙砾。这样,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就可以挖掘出主旨:我们在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的过程中,要随时改正自身的缺点、克服遇到的困难、排除失败的危机、走出挫折的阴影、战胜不良的心情……如此,考生就有了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写作空间。 审题误区:①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要一步一步的实践。②生活中不要畏惧困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类文本阅读。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拥抱的缠绵。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 “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 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D. 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什么为线索?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5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XX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一)般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倍儿棒,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大学的垂爱。

特此推荐!

XX中学

2018年3月19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写太守宴会上就地取材菜色丰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至塞上》诗人借两种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 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 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 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

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中书舍人,在各个朝代的官职都不尽相同,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多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

B. 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 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D.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 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 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D. 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