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位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算什么生花妙笔,被画家挂在了墙壁正中最为显著的位置上。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头脑里仍然是一片空白。我向画家请教,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时,都是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我说:“按照你的说法,这张画应该是一张白纸。”他说:“没有痛苦,我们便见不到快乐。”我明白了,我们的眼里,总是盯着痛苦,而快乐常常是被我们忽略了的那部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右面是驾驶员在遇到堵车时的常见心态及对应做法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写成一段话,并补充出这些心态及对应做法可能产生的结果或反应。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下面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诞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今年18岁,从小涉足艺术,在钢琴方面有造诣,同学们以后如果在艺术方面叨扰到我,我一定不吝赐教。同在屋檐下,祝愿我们共同进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个性十足的表达形式在网络上 ,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络语言,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受理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内容只是 ,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 。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方式 ,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与“营销心态”结成同盟,( )。长此以往,媒体记录历史、传播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将无从谈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一而足 言不尽意 子虚乌有 无可厚非
B. 层出不穷 言不尽意 海市蜃楼 无可非议
C. 不一而足 夸大其词 海市蜃楼 无可非议
D. 层出不穷 夸大其词 子虚乌有 无可厚非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B.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C.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不少读者对其浮夸荒诞的文风感到不适。
D.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不少读者对其浮夸荒诞的文风感到不适。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适应“买家”不断变化的口味,新闻信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
B. 随着“买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新闻信息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
C. 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就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D. 新闻媒体早把自身的社会责任抛到九霄云外,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望见廉颇”“引车避匿”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描写微有波澜时水面泛着月光的语句是“________”,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并领起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浪淘沙 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①
山远翠眉②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③。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④。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⑤。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翠眉:青翠的山气。③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④吴霜:比喻白发。⑤西厢:此指朋友家的西厢房。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是说秋日重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词人心情抑郁,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也感到凄凄凉凉。
B. “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傲霜迎风,备受摧残,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变为半老徐娘一样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忧伤。
C. “秋色”“雁声”和“斜阳”常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表达人生感慨的意象,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的哀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D. 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