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汉字的组合比较自由,中国古文献中出现过“茶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汉字的组合比较自由,中国古文献中出现过“茶道”这个词组。比如与陆羽同时代的皎然,他写的《饮茶歌》中就有“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之句。这里“茶道”的含义相当于茶事或茶艺,有别于日本所称“茶道”。

日本和中国不同,日本原先不产荼,茶是从中国传去的。12世纪时,两度入宋求法的荣西法师带回茶种,开始在日本推广饮茶。不过荣西的着眼点是看重茶的医疗保健作用。他在《吃茶养生记》中说:“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把茶当成“仙药”,在其原产地中国,人们恐难以置信;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出对来之不易的外国物品之作用的习惯性夸张。

日本茶道中饮用末荼,原是从南宋饮末茶的做法中学来的。但中国的饮茶法自元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茶道却一直沿用那在中国已趋绝迹的末茶,因而无法与中国茶事的新发展相接续。日本生产不出像中国宋代那样的高质量的茶饼,却又要保持饮末茶的成规,乃将茶叶直接粉碎为茶末,其色绿,其味苦涩;特别是点出的浓茶,几乎难以下咽。虽然这和荣西所说“茶是味之上首也,苦味是诸味上首也”相合,但和中国六朝以前的成汤型茶、唐宋的甘乳型茶、明清的清茶型茶均绝不相同。同时日本点茶时多不用汤瓶而从茶釜中舀取,与宋代之烹点手法相较,也使人产生似是而非的感觉。

中国没有日本的那种茶道,因为两国的历史背景、社会风气均不同,对茶的认知亦有别,本无足怪。如楚天在《百科知识》上撰文介绍中日茶文化时曾说:“中日茶文化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中的‘道’,中国无,日本有。”“茶道是日本茶汤之道的俗称。日本饮茶之风已兴起七百多年,才由村田珠光从中悟出‘道’来。至千利休时,日本茶道的体系始告完成。经过千余年的历史积淀,茶道深深融入日本民族精神,成为日本特有的文化形态。它在交友恳亲的茶会上,形成以主人的茶事做法和客人的茶器鉴赏,及主客心领神会为环节的一整套繁缛复杂的礼仪,既细腻典雅,又莫测高深,同时还对时令、场所、道具、等级、规格的考究费尽心机。”而中国自唐以来,即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长庆间左拾遗李珏语,见《唐会要》卷八四)。宋代王安石的《议茶法》也认为:“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南宋的俗谚说:“早辰起来七般事,油盐酱豉姜椒茶”(《夷坚续志前集》卷一)。中国人以务实的态度对待茶。不仅中国平民从不把喝茶视作特殊的“道”,而且连被尊称为茶神的陆羽的雕像有时也逃不脱以滚汤浇头的遭遇;在实行家元制的日本茶人看来,同样会被认为是难以理解的了。

(摘编自孙机《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本的荣西法师认为茶是“仙药”,重视其医疗保健作用。

B. 日本点茶时从茶釜中舀取的手法与宋代的烹点手法相同。

C. 日本茶道深深融入日本民族精神,是日本特有的文化形态。

D. 中国自唐以来就把“茶”看成是与“米盐”一样的普通食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通过举例阐明中国古文献中的“茶道”与日本的“茶道”不同。

B. 文章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不同之处。

C.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百科知识》上楚天的介绍论述日本茶道的特殊性。

D. 文章用陆羽的雕像被滚烫浇头的事例证明中国人用尊敬的态度对待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本人习惯性地夸大了茶的作用,是因为茶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外国物品。

B. 日本茶道保持南宋饮末茶的成规,无法与中国茶事的新发展相接续。

C. 因为中日两国的历史背景、社会风气不同,两国的茶文化有很大的区别。

D. 日本饮茶之风历史悠久,在茶传入日本后不久就发展出独特的茶道体系。

 

1.B 2.D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手法相同”错误,原文两种手法“使人产生似是而非的感觉”。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报载:在四川什邡快递界,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气,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身为北大才女,婚后,她却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创业,选择做快递,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

有人说:如此创业不仅浪费了别人的北大指标,回过头来还抢了普通人的饭碗,真浪费了四年的大学时光。

也有人说:人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权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北大才女送快递也不必大惊小怪。

还有人说:每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出身和学历的高姿态,平视所有职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800字左右。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_____

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此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更是摩拳擦掌,(1)______。一年来,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就共建“丝带丝路”做出巨大努力,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全方位推进沿途国家双边和区域合作,取得可喜进展。(2)________,它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被誉为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3)____、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你寄来的大作我已拜读,对文中个别的字句我冒昧地作了雅正,谨供参考。

B. 刘老师快要退休了,却仍在为培养学生而略尽绵薄,其高尚师德让人敬仰。

C. 我们诚挚地邀请著名民俗专家莅临会议,指导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

D. 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屈原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美学内涵,来传达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艳丽,光彩照人。

B. 今天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

C. 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文人学士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对建安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D. 《归园田居》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变化,表现了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不仅重视,广大陶诗爱好者也为之倾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