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邮差先生 师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邮差先生

师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品叙述舒缓,有助于表现小城人们平静恬淡,悠闲懒散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B. “又来催饷了,”“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这两句话体现了邮差先生对学生不能体谅家长供自己上学的辛劳而生出的批评谴责心理。

C. 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心理,面对家长,他尴尬地笑,面对老太太,他小心谨慎,这都展现了小城中人与人之间不太和谐的一面。

D. 小说结尾一句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了邮差先生对生活惯常状态的感受,同时点明了小说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赞美。

2.小说中多处写到“阳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主人公“邮差先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1.D 2.①对“阳光”的环境描写展现了小城阳光温暖、明亮、充足的特点。 ②借助阳光的烘托,极其自然地表现了小城和平安详的生活状态,点明了主题。 ③表现了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足,展现其乐观开朗的性格。(每点2分) 3.①悠闲自得。邮差先生送信售票,裁剪花样,在街上散步,惬意而满足。 ②热心善良。邮差先生体谅家长的辛苦,怕老太太失望,不希望带来坏消息,这些都 表现了他的热心体贴,心地善良。 ③尽职尽责。邮件来时,他小心扎好;送邮件时,他耐心等待。 ④乐观开朗。对跟他开玩笑的小子说“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的分析。A项,“悠闲懒散的生活状态”中“懒散”一说不对,文中主要是表现小城人平静恬淡悠闲的生活状态。B项,“批评谴责”不对。“又来催饷了,”“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看见学生给家长们写的信,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这表明邮差先生体谅到家长的辛劳,表现邮差先生的善良体贴。C项,“这都展现了小城中人与人之间不太和谐的一面”中“不和谐”不对,对老太太的态度表现出邮差先生对事耐心,充满仁心的特点。故选D。 2.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中多处写到‘阳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圈出写景的句子,然后明确景物的特点,然后从景物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以及主旨等作用角度分析作答。文中写到“阳光”的地方很多,通读全文,找到“阳光”出现的地方,如“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文中的“阳光”温暖、明亮、充足,表现小城和平安祥的生活状态,点明了主题,也写出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足,展现人物乐观开朗的性格。作用题属于较为常见的题目,一般自然环境描写起到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从交代人物活动及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和主题,考生应从段落的内容、段落的结构位置、读者阅读等角度展开答案。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主人公‘邮差先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考生应结合人物在文中的表现进行概括,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邮差先生生活悠闲自得;如“‘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这些内容表现出邮差先生的热心善良;如“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表现出邮差先生工作的尽职尽责;如“‘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这表现出邮差先生的乐观开朗幽默风趣。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概括邮差先生的形象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探更广地认识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 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 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早期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 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 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这都反映了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C. 早期的低下的象形文字是人类在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将形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只能通过形象来了解其意义的一些符号。

D.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 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D. 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查看答案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是__________。这部著作是在长期流传的__________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了林冲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也是封建社会____________的最典型的例子。

 

查看答案

判断题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通过写官府的步步紧逼林冲最后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揭露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______

(2)“那雪正下得紧。”中“紧”被叶圣陶先生喻为“神韵”,这一字使文章境界全出。______

(3)古典小说中的“话说”是作者在古代白话章回小说中的惯用套语,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是开启下文。______

(4)林冲对李小二解释到沧州的原因是“我因恶了高太尉……”,林冲这样说是因为他虽被高俅陷害,但还是对高俅充满了敬重之情。______

(5)作者对林冲在“盖火盆”、“寻火种”的细节描写从情节上看,说明草场起火是陆谦等人放火;从性格上看,说明林冲细心、缜密。______

 

查看答案

对“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一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推动故事情节,一步紧似一步地向前发展。

B. 暗示林冲不幸命运和悲惨遭遇。

C. 表现林冲安于现状的性格特点。

D. 渲染荒凉、破败、冷酷的气氛,为林冲提供特殊的生活环境。

 

查看答案

(题文)对以下三句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场大雪来。

②那雪正下得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A. ①句渲染了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②③句都写出了雪势。

B. ①句用恶劣的天气烘托林冲这一落难英雄的心境,同时也预示着一场更大的灾难的来临。②句中“紧”突出雪势,也暗示了形势发展十分严峻。③句渲染悲壮的气氛。

C. ①句以景衬人,预示人物将面临更大的灾难。②句渲染悲壮的气氛。③句“紧”暗示阴谋越来越近,林冲处境越来越危险。

D. ①句渲染了悲壮的气氛。②③句中“紧”的作用一样,都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