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垒/累赘 公瑾/谨慎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赘  公/慎  想/

B. 橹/薇  吟/瑟  发/白

C. /疲  料/俊  波/

D. 衣/绳  竹/依  酒/

 

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考生应结合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来辨析。C项,“狼狈”的“狈”和“疲惫”的“惫”都读bèi;“料峭”的“峭”和“俊俏”的“俏”都读qiào;“波涛”的“涛”和“韬略”的“韬”都读tāo。A项,“故垒”的“垒”读lěi,古代的堡垒;“累赘”的“累”应读léi,拖累、麻烦。“谨慎”的“谨”和“公瑾”的“瑾”都读jǐn。“遥想”的“遥”读yáo,“杳渺”的“杳”读yǎo,意思是“远”。B项,“樯橹”的“樯”和“蔷薇”的“蔷”都读qiáng;“吟啸”的“啸”读xiào,“萧瑟”的“萧”读xiāo;“华发”的“华”读huá,白发,“白桦”的“桦”读huà。D项,“蓑衣”的“蓑”读suō;“绳索”的“索”读suǒ;“竹杖”的“杖”和“依仗”的“仗”都读zhàng;“酹酒”的“酹”读lèi,以酒浇地,表示祭奠,“醴酪”的“醴”应读l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进入6月后,京城各大美院接连迎来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毕业展。许多毕业生认为,只有毕业展,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毕业展上一定能遇见欣赏自己的老板,也能预知接下来若干年可能出现的艺术新潮;不参加毕业展,注定自己没实力。因此,一度被视为老土的传统文化展览方式如今成为学子们的新秀场。

①并不是只有毕业展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________,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__________,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______,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 “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C.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更增加挑战色彩。

D. 词人竹杖芒鞋,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无官一身轻的况味,是酸楚心境的流露。

E. 结尾三句是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人生顿悟。

2.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

B. “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

C.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过渡句,既概括前面的雄伟江山,又直接引出要赞颂的周郎。

D. 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

E. 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

2.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游承天寺登月台过方丈

邱葵①

偶趁秋风一到城,市尘湫隘招提清。

回头正好看潮满,举眼那知得月明。

殿外幡幢垂夜影,栏边榕树动秋声。

因过方丈观心印,曾见泥牛入海②行。

注:①邱葵,字吉甫,号钓矶。宋同安人。他绝意进取,杜门力学,耕钓自给,不求人知,间当步履于温陵。②泥牛入海:此处指前世今生一生一灭,一灭一生,生灭相斗,皆属虚妄,泥牛而已,不怕他不斗入性海。一入性海,则牛归乌有,泥散为空,消息全无,寂灭而已。

1.这篇散文和这首诗歌都是记录了游览承天寺的过程,请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2.这篇散文与诗歌不仅都借写树影写月光带给人的横斜疏淡的感觉,而且在结尾的抒情上更显示出异曲同工之妙,试就二者所抒发的情感作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