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 “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 “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 “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侧重论述了中国文艺评论上的一种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的主要特征及其特有的价值。

B. 文章由“评点”这种评论样式随时代的发展已失去历史地位,自然而然地引出与“评点”类似的“弹幕”。

C. 文章在分析论证“弹幕”这种新的评论样式时,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既指出其优势,也分析了其弊端。

D. 文章最后分析了“弹幕”的发展路径的两个方向,并认为“弹幕”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 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 “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 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1.B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根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阅读”的讨论。

中学生“云中孤雁”我很喜欢读书;可是我不喜欢读老师推荐的书目;我喜欢看《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书,有趣味,又能轻松掌握历史知识。

大学生“疏影笛客”:我也很喜欢看书,不过我不喜欢看纸质图书,我喜欢在手机、电脑上看书,可以随时随地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而且内容非常丰富,多方便啊!

都市白领“锦衣夜行”: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哪有那么多时间读书,要是读也是大体读一下,了解一下必要的信息就可以了,有必要抱着一本大书认真研究吗? 多浪费啊!

针对以上观点,你如何看? 请就其中一方的观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

倡议书

各位同学:

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众所周知,____。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_____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

XX中学学生会

X年X月X日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①__________,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如果②____________,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也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选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③____________,而且民族本身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B. 因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C. 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按时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D. 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渴望传递的,除了生命情态的思考,更包含了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文学意境的探索、和文化深度的积淀。

B. 学校的“学生千日成长”工程,是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和机制的系统工程,至今已实施了9年。

C. 山东省滨州市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围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为主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D. 采摘游、近郊民俗游等农家特色旅游使久居都市的人们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宁静的田园生活,缓和了人们的生活压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