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您是我崇拜的作家。现寄去一篇拙作,文笔和思想...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您是我崇拜的作家。现寄去一篇拙作,文笔和思想都不够成熟,敬请好好拜读斧正。

B. 将先师的论文结集出版一直是我的心愿,今年在多位同行的鼎力支持下终于实现了。

C. 某中学新生报到处张贴了一条标语:“欢迎新同学的到来,欢迎学生家长的惠顾。”

D. 开学典礼上校长讲话后,主持人说:“校长的讲话抛砖引玉,下面请学生代表发言。”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中,A项,谦敬不当,“拜读”为敬辞。指读别人的书信或作品。使用不得体;B项,“先师”是对去世的老师的敬称,“鼎力支持”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使用得体;C项,“惠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用在此处不得体;D项,“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用于自谦。使用不得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能够粉碎社公上流传的谣言,让科学和人众需求产生联系,日均浏览量超过375万次以上。

B. 青瓦台相关人士表示,朴槿惠最近经历了太多政治风波,身心疲惫,将在稍作体息的同时梳理思绪。因此不便接受采访。

C. 公办养老机构要做好为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抚养人等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

D. 新技术为照明业注入了移动互联网基因,其备Wi-Fi芯片的灯泡已成为室内定位系统,该技术弥补了GPS信号无法穿透到室内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棒,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③苗教授的这番见解新颖独到,十分深刻,真可谓空谷足音,因此一经发表就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震动。

④以我的能力,承担此任务实在是绠短汲深,但既然大家那么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⑤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⑥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大家手挽着手放声高歌,虽天寒地坼,风雪交加,却依然无法熄灭我们心中的激清和胸中的火焰。

A. ②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B. 近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无数艰苦卓绝的仁人志士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为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做了充分的铺垫。

C. 冯友兰教授回忆说,察元培校长留给他最深刻的记忆是他那洒脱豁达的胸襟和光风霁月的气象。

D. 中国女排第一主攻朱婷对采访总是敬谢不敏,她认为媒体太过热情会让人迷失方向,长路漫漫,不能因眼前赞誉而忘乎所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

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连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未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高洁和卓然独立的格调一—以竹于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道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争相轩邀,思连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 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庚子山《小团赋》里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未了。在魏晋这个尚竹的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软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褉,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壁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一 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竟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行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新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寒署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尽管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弃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围藉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一一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睛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

B. 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骨。

C.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

D. 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

2.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请简要概括。

3.请从手法、内容、结构方面赏析最后一段文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耿耿星河欲曙天。(《长恨歌》)

(2)斜月沉沉藏海雾,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兰侯引》)

(5)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将进酒》)

(6)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阿房宫赋》)

(7)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虞美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