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话剧《纤夫》重在反映周恩来总理面对困难...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话剧《纤夫》重在反映周恩来总理面对困难险境,始终信仰坚定、公正严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拉着国家命运之船奋力前行的坚韧党性和感人事迹。

B. 我国网络文学在吸取欧美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土特点,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市场空间得以扩大,己经能够与传统文学形成共同发展。

C. 传统观念里,技术作为工具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应当被人驾驭利用;而如今,人们渐渐意识到,手机等技术产品,对我们的依赖可能远比操控多得多。

D. “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为原则,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致力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反映……党性和事迹”搭配不当,动词与宾语不搭配。B项,“形成共同发展”成分残缺,“形成”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C项,“手机等技术产品,对我们的依赖可能远比操控多得多”不合逻辑,主客倒置。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市场上教育机构鱼龙混杂,标榜自己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其实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②生死关头,公安干警大义凛然,他们的披肝沥胆决定了他们是和平年代最可敬的人。

③先生一生,为革命奔走呼吁,为讲学舌敝唇焦,完成了一个大贤大哲对社会的使命。

④《战狼2》凭借紧张刺激的剧情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竞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

⑤视频短片《追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引得不少人士观看讨论。

⑥郑万铁路等蔚为大观的圆梦工程大大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助推着中国人追梦的步伐。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借晚霞和野鸭描绘天高水远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抒写归心似箭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用“三千里”“九万里”的夸张写鹏展翅高飞的句子足____________

(4)李密《陈情表》中写自己内外无亲境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杜牧《阿房宫赋》拿钉子和谷粒对比,突出秦奢民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联景中含情,寒冷孤寂的冬夜图景中蕴含着诗人漂泊天涯的凄冷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B. 颔联先后从视觉和听觉描写黎明前的鼓角声和星河的动荡,创造出雄浑的意境,表达了深沉悲壮的情怀。

C. 颈联中百姓的哭声、樵夫的歌声异常凄凉悲怆,可能是诗人听到鼓角之声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

D. 尾联以诸葛亮、公孙述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要掩埋于黄土中来自慰,使忧愤的情绪得到真正排解。

E. 全诗从寒宵写到五鼓,从时局写到先贤,从山川雪野写到痛苦的生民,从国家历史写到个人命运,气象雄浑。

2.本诗内蕴深厚,情感丰富。你能读出儿种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B.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C.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D.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人即早期的人,包括祖先或前人,也可特指父亲。这里指己去世的父亲韩仲卿。

B. 古时探亲,上对下曰视,下对上曰省。由于韩愈是子辈,十二郎是孙辈,故用“视”。

C. 薨和殁是死的委婉说法,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曰薨,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殁。

D. 斗、斛是两种不同的量器,唐朝时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形容东西较多或丰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身世凄苦,家门衰落。他自幼丧父,三个哥哥也早逝,韩家两代只留下两个年幼的子孙,靠嫂子一人艰难抚养才长大成人,不想十二郎却又先他而逝。

B. 韩愈沉浮宦海,无限辛酸。他十九岁初到京城谋生,十多年间,时而在汴州辅佐董丞相,时而在徐州辅佐军务,客居他乡,四处求食,并未求得高官厚禄。

C. 韩愈身体袞弱,未老先袞。他在前一年委托孟东野捎给十二郎的书信里说,自己刚刚四十岁,就已经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担心叔侄不能相守。

D. 韩愈自责悔恨,悲痛不已。面对十二郎在壮年突然去世的灾难,他不抱怨其他人,认为是自己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所致,责备自己对上不孝顺、对下不慈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蚂蚁、白蚁、蜜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压压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白蚁在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一个个穹顶小室组成的晶状建筑出现了。

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离窠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仍然是属于蜂窠的一部分。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看上去就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它们自动分成几乎一点不差的两部分,一半跟着要离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于是,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这个毛茸茸晶黑金黄的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组。

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黏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都在做着这样的事。起初,它们是一个个阿米巴状细胞在到处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然后,一阵铃声,一些特殊的细胞放出聚集素,其他细胞闻声立即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构成动作迟缓的小虫子,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子实体,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

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贮存、处理、取出信息。但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摘编自《作为生物的社会》)

1.下列对生物和细胞行为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己,而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则成为会“思考、筹划、谋算”的有心智的“整个活物”。

B. 两三只白蚁只是一块块土粒土屑的搬运工,但随着群体的变大,它们的思维进一步突显,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能建造出美丽的晶状建筑。

C. 寻蜜的单个蜜蜂是蜂窠的一部分,营巢的工蜂像胚细胞的一片组织,而分群的蜜蜂则会在老蜂王的指挥下成为拥有相同蜜蜂基因组的两部分。

D. 黏菌的细胞能把多个单独的细胞合并成一个生物,当它们是阿米巴状细胞时彼此疏远、互不接触,但能靠“聚集素”聚集一起并构成小虫子。

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蚂蚁、白蚁、蜜蜂等生物的行为表明,它们作为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但当凝结成一个整体时,就能够显示出非凡的智结和拥有强大的力量。

B. 人类巴不得把似乎过着两种生活的蚂蚁、白蚁、密蜂看作是异己的东西,是因为它们既是个体,又是扭动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C. 作者突出群体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智慧,目的不是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引导人类反思自己只重个体而忽视集体智慧的行为。

D. 作为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人类,也许是被动地连成一个群体,并不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联合智慧的重要性。

E. 本文语言或生动或幽默,拉近了同读者的距离,而且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能给人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但其观点有牵强偏激之处。

3.作者论证生物的社会性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