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还乡 路遥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还乡

路遥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

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了……”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

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

“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

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着从县城回来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手的——现在他们却永远地分手了。他也想起,当他离开村子去县城参加工作时,巧珍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送他的。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嘴里喃喃地说:“亲爱的人!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泪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了……

(选自《人生》,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画线部分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及其寓意。

2.在还乡的过程中,高加林的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

3.小说叙写村里人对高加林的问候和安慰有何作用?

4.请探究标题“还乡”的丰富意蕴。

 

1.①特点:斑斓,鲜亮,干净。②寓意:预示新的一天开始,生活总要向前。 2.失落、迷惘——难堪、愧疚——感激、自责——悔恨、懊恼。 3.①与上文孩子唱歌的嘲讽形成鲜明对比;②减轻了高加林还乡的心理负担;③表现庄稼人的善良、宽厚与真诚;④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主旨。 4.①重新回到家乡;②重回农民的生存、生活状态;③归复良知和淳朴的情感;④找回做人的本质。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

(2)____,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___,作《师说》以贻之。”  

(4)驾一叶之扁舟,____

(5)诵明月之诗,____

(6)人间如梦,____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 

(8)___,用之如泥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不久      图:考虑,计议    B. 寿春三十里         去:前去

C. 四面攻,城中震恐   疾:迅速    D. 知事不,遂从之     济:成功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各句均直接表现吴明彻果决明断的一组是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②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 

③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       ④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⑤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大旱之年仍获得丰收,这是吴明彻每天辛勤耕作的结果。

B. 吴明彻把自家存粮分与饥馑的乡邻,盗贼闻说后就躲开了。

C. 吴明彻统兵作战,虽异常果决勇猛,但也做不到常胜不败。

D. 吴明彻精通书史经传,又以英雄自许,因此深得高祖赏识。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

(2)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 史铁生,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篇抒写人生感怀的优美散文。

B.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其《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被推为豪放词派的典范。

C.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作家,因剧本《龙须沟》的创作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②⑤①④⑥③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⑥④②⑤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