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听说书 孙 犁 我的故乡的原始住户,据说是山西的移民...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听说书

孙 犁

我的故乡的原始住户,据说是山西的移民。我幼小的时候,曾在去过山西的人家见过那个移民旧址的照片,上面有一株老槐树,这就是我们祖先最早的住处。

我的家乡离山西省是很远的,但在我们那一条街上,就有好几户人家以常年去山西做小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且一直传下好几辈。他们多是挑货郎担,春节也不回家,因为那正是生意兴隆的时候。他们回到家来,我记得常常是在夏秋忙季。他们到家以后,就到地里干活。他们总是叫他们的女人,挨户送一些小玩艺儿或是蚕豆给孩子们,所以我的印象很深。

其中有一个人,我叫他德胜大伯,那时他有40岁上下。

每年回来,如果是夏秋之间农活稍闲的时候,我们一条街上的人,吃过晚饭,坐在碾盘旁边去乘凉。一家大梢门两旁,有两个柳木门墩,德胜大伯常常被人们推请坐在一个门墩上面,给人们讲说评书;另一个门墩上,照例是坐一位年纪大辈数高的人,和他对称。我记得他在这里讲过《七侠五义》等故事,他讲得真好,就像一个专业艺人一样。

他并不识字,这我是记得很清楚的。他常年在外,他家的大娘,因为身材高,我们都叫她“大个儿大妈”。她每天挎着一个大柳条篮子,敲着小铜锣卖烧饼馃子。德胜大伯回来,有时帮她记记账,他把高粱的茎秆儿,截成笔帽那么长,用绳穿结起来,横挂在炕头的墙壁上,这就叫“账码”,谁赊多少谁还多少,⑴他就站在炕上,用手推拨那些茎秆儿,很有些结绳而治的味道

他对评书记得很清楚,讲得也很熟练,我想他也不是花钱到娱乐场所听来的。他在山西做生意,长年住在小旅店里,同住的人,干什么的都有,夜晚没事,也许就请会说评书的人免费说两段,为常年旅行在外的人们消愁解闷,日子长了,他就记住了全部。

他可能也说过一些山西人的风俗习惯,因为我年岁小,对这些没兴趣,都忘记了。

德胜大伯在做小买卖途中,遇到瘟疫,死在外地的荒村小店里。他留下一个独生子叫铁锤。前几年,我回家乡,见到铁锤,一家人住在高爽的新房里,屋里陈设在全村也是最讲究的。他心灵手巧,能做木工,并且能在玻璃片上画花鸟和山水,大受远近要结婚的青年农民的欢迎。他在公社担任会计,算法精通。

德胜大伯说的是评书,也叫平话,就是只凭演说,不加伴奏。在乡村,麦秋过后,还常有职业性的说书人来到街头。其实,他们也多半是业余的,或是半职业性的。他们说唱完了以后,有的由经管人给他们敛些新打下的粮食;有的是自己兼做小买卖,比如卖针,在他说唱中间,由一个管事人,在妇女群中,给他卖完那一部分针就是了。这一种人,多是说快书,即不用弦子,只用鼓板,骑着一辆自行车,车后座做鼓架。他们不说整本,只说小段。卖完针,就又到别的村庄去了。

一年秋后,村里来了弟兄三个人,推着一车羊毛,说是会说书,兼有擀毡条的手艺。第一天晚上,就在街头说了起来,老大弹弦,老二说《呼家将》,真正的西河大鼓,韵调很好。村里一些老年的书迷,大为赞赏。第二天就去给他们张罗生意,挨家挨户去动员:擀毡条。

他们在村里住了三四个月,每天夜晚说《呼家将》。冬天天冷,就把书场移到一家茶馆的大房子里。有时老二回老家运羊毛,就由老三代说,但人们对他的评价不高,另外,他也不会说《呼家将》。

眼看就要过年了,呼延庆的擂还没打成。每天晚上预告,明天就可以打擂了,第二天晚上,书中又出了岔子,还是打不成。⑵人们盼呀,盼呀,大人孩子都在盼。村里娶儿聘妇要擀毡条的主,也差不多都擀了,几个老书迷,还在四处动员:

“擀一条吧,冬天铺在炕上多暖和呀!再说,你不擀毡条,呼延庆也打不了擂呀!”

直到腊月二十老几,弟兄三个看着这村里实在也没有生意可做了,才结束了《呼家将》。他们这部长篇,如果整理出版,我想一定也有两块大砖头那么厚吧。

1.文中叙写了三种说书人,请简要概括各自的说书特点。

2.文中记述德胜大伯的儿子铁锤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请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

⑴他就站在炕上,用手推拨那些茎秆儿,很有些结绳而治的味道。

⑵人们盼呀,盼呀,大人孩子都在盼。

4.请结合全文,探究“听说书”的丰富意蕴。

 

1.德胜大伯:农闲乘凉时说评书,只凭演说,不加伴奏,能说《七侠五义》等故事,很熟练专业。 职业性的说书人:在麦秋后说快书,不用弦子,只用鼓板,不说整本,只说小段,多半业余或半职业性。 弟兄三人:在秋后的三四个月里每晚说唱,有弦子,用大鼓,有韵调,懂得抓听众心理。 2.⑴铁锤心灵手巧,能算会画,铁锤遗传了父亲的优点,侧面表现德胜大伯不识字但很很聪明;⑵将文章思路从回忆往事拉回,增强内容的可信度、现实感。 3.第⑴处借评说德胜大伯记账的方式,表达对德胜大伯聪明能干的赞美。 第⑵处运用反复修辞写出人们急切盼望的心理,表达对弟兄三人说书技巧的赞美。 4.⑴听说书,反映农人虽然物质不富裕,但也重视追求精神生活;⑵说书人懂得将说书与维持生计相结合,具有巧妙的生存智慧;⑶不同的听说书情形,体现农人日常生活的自由状态;⑷听说书,无形中也在传承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类试题,这类试题答题要立足文本,不要自己组织语言,从原文中直接找答案即可,本题可以作答为:德胜大伯:农闲乘凉时说评书,只凭演说,不加伴奏,能说《七侠五义》等故事,很熟练专业。职业性的说书人:在麦秋后说快书,不用弦子,只用鼓板,不说整本,只说小段,多半业余或半职业性。弟兄三人:在秋后的三四个月里每晚说唱,有弦子,用大鼓,有韵调,懂得抓听众心理。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在写法上的作用类试题,这类试题考生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文本内容角度作答,例如本题写德胜大伯的儿子铁锤是从侧面使得德胜大伯的形象更加丰满,从小说的内容上看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句的赏析类试题,要注意从理解文句的本身入手,从塑造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的角度答题,例如第二句划线句子就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人们盼望的心灵,第一处就是塑造德胜大伯聪明能干的人物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处。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4)峰回路转,______,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5)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6)中通外直,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守睢阳作

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注释】①鱼丽:古代战阵名。

1.根据诗歌内容,概括睢阳“日渐危”的原因。

2.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皇后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人年高目冥    冥:眼睛昏花

B. 母常之        非:批评

C. 违母言      重:再次

D. 自减彻      躬:亲自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讳:文中用在邓皇后的名前,以示尊敬。古时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常用。

B. 从弟:文中指堂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

C. 博士:文中指学官名。此称呼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唐设太子博士等,后世沿置。

D. 崩:文中指死,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此处可用 “崩殂、薨、不禄”替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⑵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4.根据第三段,概括邓皇后在临朝主政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与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B.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C.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D.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                       。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①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

②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

③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

④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⑤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

⑥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在线上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

A. ②③⑥④①⑤    B. ②③④⑥⑤①

C. ④①⑤②⑥③    D. ⑤④①②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