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1),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1),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2)金疮药。

【注释】(1)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白天可以做饭,夜间用来打更。(2)合,这里作配药解,金疮,刀箭等武器所造成的伤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B. 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C. 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D. 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麇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豪情。

E. 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人。

2.本诗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BD 2.①诗人表达了对“将军”不顾边境安危和士兵死活、一心贪图享乐的丑恶行径的强烈愤慨,同时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境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②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作开头两句交代军营的环境,中间六句围绕“乐”字展开,集中写将军纵酒作乐、赏赐无度,为下文作铺垫。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将军转向士兵,由写乐转向写悲。一面是士兵驻守隘口、枕戈待旦,一面是将军玩忽职守、在意轻敌;一面是伴舞助兴的歌女可以随便得到“彩缣百段”的赏赐,另一面是“血战人”无钱买药疗伤。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身强烈的思想感情。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将军贵重不据鞍”,“不据鞍”,不骑马作战。可见选项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错。D项,“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有误,“自言虏畏不敢犯”是自以为是,盲目轻敌;“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不妥。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本诗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情感以及情感的表现方式。“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这两句是写军中士兵的情况,士兵驻守隘口、枕戈待旦,“血战人”却无钱买药疗伤,寄寓了作者对守边士兵悲惨境况的同情;而上文却写将军“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纵酒作乐、赏赐无度,伴舞助兴的歌女可以随便得到百段彩缣的赏赐,而奋勇杀敌负伤流血的士兵却无钱疗伤,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B.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C.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D.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记注”、“知制诰”都是官职,唐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诏令。

B. 六论,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C. 丁忧是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服满后起复。

D.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汉朝正式成制,以后历代都沿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 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 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 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4.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查看答案

从结构类型上,下列各组短语类型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仰望星空           星斗满天    圆圆的月亮  想北平

B. 生气勃勃           青出于蓝    安步当车    神采奕奕

C. 丁香一样的姑娘     多么遥远    青年时代    认真学习

D. 雄伟壮丽           勤学好问    不学无术    危言危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的句子主干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从石圪节公社在双水村搞农田基建大会战以来,学校教室了外村民工晚上住宿的地方

B. 领导、老师、学生一起学习《共产党宣言》《青年团的任务》等待规定的文章

C. 这期黑板报,文字优美,图片新颖

D. 荀子的《劝学》(节选),开宗明义摆出全文的观点“学不可以已”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丰腴   驯服   惬意   渔樵

B. 非常   大概   全部   按照

C. 桂棹   涟漪   江陵   汉赋

D. 关注   迸发   遨游   壬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这不是曹操使周瑜受困的地方吗?

B.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译文:所以弟子不会比不上老师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关于借助外物的帮助罢了。

D.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孔子深深叹息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