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车马炮 丁肃清 德欣说:“你这匹死马,我暂不吃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车马炮

丁肃清

德欣说:“你这匹死马,我暂不吃你。”他说着攻小卒,又攻,再攻……残局上的小卒已是兵临城下。德欣洋洋得意地看着红棋憋在仕脚里的那匹马,确是瓮中之鳖,自己的老将一崴就吃了,可他不吃,他要叫对方输得心服口服。

杨喜良就剩下车马炮了,而且那马还是匹死马,这使得他捉襟见肘,但仍耐心寻找着机会。

德欣是车务段段长,杨喜良是老调度,两人私交甚密。他们什么话都能说,一边下棋一边说着车务段的事情。

旁边还有一位观棋者,叫李来顺,李来顺观棋不语。

几十天的春运,搞得焦头烂额,难得老朋友一聚。杨喜良说:“你看咱仨,像是这棋,你段长是车,我是这炮,都还厉害,来顺像这匹马。”

德欣和杨喜良都笑了。李来顺不笑,只静静观棋,在车务段,三十年前是个兵,三十年后还是个兵,尽管他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也卖力气,却没有提升,真的就像憋在仕脚的那匹马。可李来顺没有怨言。

德欣段长说:“稍停,我去撒尿。”

德欣撒尿去了。

杨喜良说:“德欣的棋厉害。”

李来顺说:“我不尿他。”

杨喜良说:“你吃亏就吃在了这个脾气。”

论关系李来顺和德欣段长不错,之所以不错,才没有客套,有人没人,不喊段长,就叫他德欣,他想,这才是哥们儿。

可当了领导,谁没有个自尊心啊。杨喜良说:“德欣工作还是有水平的。”

李来顺又说:“我不尿他。”

德欣撒尿回来了,继续下棋。

李来顺说:“我也去撒尿。”

趁李来顺撒尿的工夫,杨喜良对德欣说:“咱们段里,数来顺最冤,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有他,你可该提拔提拔他。”

德欣说:“我快退了,我不想管。”

说得杨喜良不高兴,“啪”地一声敲得很响,“将!”杨喜良在车的后面安上了炮。德欣的将想躲,却躲不了,往哪儿躲都在那只死马的脚下。

德欣“哎呀”了一声,没想到这盘棋输到了这匹死马上。

李来顺回来了,大喊:“输得好!我早就看出你要输这一招儿。”

棋散,仨人叙话。李来顺说:“咱仨,你们都混得好,是车,是炮,我是这死马,可死马也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

德欣略有感慨:“来顺啊,我对不起哥儿们,可也怪,咱仨人怎么就这么好呢?”

李来顺说:“咳!这怪啥呀?都吃过苦,你不记得你当司机,我和杨喜良当司炉,从阳泉跑石家庄,四个钟头要填十二吨的碳,那累呀,我和杨喜良都不想活了,是不是呀喜良?”

杨喜良说:“是,苦是咱们的根本。”

德欣似有感悟:“这样吧喜良,趁我还没有退,是该把来顺提拔一下,也算了却心事一桩。”

李来顺“哈哈”地大笑起来:“错了,错了!谁稀罕你那个提拔,倒找我钱我也不干。”

德欣瞪大了眼睛:“此话怎讲?”

李来顺说:“这么讲吧,俺李来顺是神仙日子,每天五点起床画画,然后跑步,再然后看日出,看完日出早饭喝一两小酒儿。”

“咳呀!”杨喜良似悟道:“你李来顺让我想起一句话,袖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神仙、神仙!”

德欣无话,又来了下棋的雅兴,“再来一盘!”他愣拽着李来顺下棋,结果连输三盘。李来顺不下了,说德欣段长臭棋篓子。德欣还不甘心。

李来顺说:“要下,就此一盘了,我让你车马炮。”

德欣段长犹豫了一下说:“好吧。”

棋子儿的敲击声又响了起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讲了车务段三个人下象棋的故事,下棋过程情节起伏,引人入胜,棋局的输赢始终作为主要悬念吸引着读者阅读。

B. 车务段段长德欣虚荣、狭隘,棋艺最差而不自知,杨喜良比李来顺处世更谨慎,懂得在让棋的过程中迎合领导的感受。

C. 小说作者擅长运用语言描写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下棋者、观棋者的对话虽然简单,却符合不同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D. 段长与调度在是否提拔李来顺的问题上起初态度不同,但他们后来发现后者生活悠闲、平静,有着洒脱淡泊的人生追求。

2.小说在刻画李来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以“车马炮”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A 2.①淡泊名利。不稀罕被提拔,每天画画,跑步,看日出,自得其乐。②任劳任怨。三十年里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不被提拔也卖力气。③耿直不阿。与德欣说话有一说一,直接坦率,不逢迎领导。④多才多艺。生活中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⑤性格沉静。在德欣和杨喜良下棋说笑时,他虽棋艺高超却不说不笑,只静静观棋。 3.①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主要围绕下棋时对“车马炮”几个棋子的安置展开情节,两次下棋都和如何处理“车马炮”有关,它们贯穿故事始终。②有塑造人物的作用。“车马炮”分别暗喻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和生命状态与棋局中的三个棋子十分相似。③有揭示主题的作用。“车马炮”在棋局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它们象征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身份处境下,有不同的生命追求(或:突出了一种淡泊、洒脱的人生追求),突出了主题。 【解析】 1.试题分析:A“棋局的输赢始终作为主要悬念”表述不当,本文的主要悬念在于对德欣和李来顺微妙关系的表述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厦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毋庸置疑,维护公共及私人安全领域不受市场盲目逐利的侵害,乃是监管的第一大功能。但是,采取合适的力度使之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景、不打击研发的积极性也是判断监管是否适当的重要标准,像英国运输部官员马丁·卡拉南所指出的,“要试图通过无人机新规优先保护公众,同时最大程度发挥无人机的潜力”。去年底,在美国的监管严规拒绝亚马逊公司测试无人机送货之后,英国作为“全新的自动化技术方面全球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欣然接受了亚马逊的测试请求,而且亚马逊也只是在英国测试类似产品的“众多大公司之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发展中新的业态不断涌现,特别是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还带来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更新与比拼,对新生事物的发展要有更多的包客,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有效的监管一方面应该成为引导规范新兴行业发展的利器,另一方面则应成为帮助平衡其商业潜力与人们安全需求之间的天平。

完善的监管方案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发明”,其价值终会在时间的检验中得以呈现。

(摘编自李应齐《给无人机直规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国政府试图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的使用,拟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实名注册”。

B. 无人机被喻为“上帝之眼”,近几年来,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C. 各国政府在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美洲和欧洲的宽严幅度相距甚远。

D. 有效的监管方案既要引导规范新兴行业发展,又要平衡它的商业潜力与人们的安全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英国拟推出新规入手,引出无人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安全隐忧问题。

B. 文章用较多篇幅列举了无人机的安全隐忧,引出各国加强对其监管的问题。

C. 文章以维护公私安全领域不受侵害为立论前提,阐发了严管无人机的主旨。

D. 文章引马丁·卡拉南的话,说明监管无人机既要考虑安全,又要有益其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足(    )

A. 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就能从源头上对其强化管理,规范其使用。

B. 盖特威克机场飞机无法降落,是因为跑道上出现的无人机可能对其造成损伤。

C. 法国禁止在公路、公园等公共场所上空使用无人机,因其可能危害他人权益。

D.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商业、服务模式更新背景下,实现有效监管尤为重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亚利桑那州北部,那里有许多五彩缤纷的奇石,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一样,因而得名。怎样做才能使波浪谷既不受到破坏,又能让旅游爱好者们欣赏到它的美呢?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商讨,一个近乎孤本的简单规定在人们的期待下颁布了:波浪谷每天只发放20张门票,全球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贫富,人们可以采取网上申请和现 场申请两种方式索票,机会均等,价格不变。有人为了这张票等了整整两年。可正因为这样,游客十分珍惜这次机会,都是带着虔诚和呵护的心态进入谷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德国全国有6000多家大小公私不等的图书馆,无论白天夜晚,你都会在大街小巷看到安静读书的德国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民族会诞生康德、黑格尔、贝多芬。因此,要让我县的大街小巷与遍布图书馆,这样我们的市民会更有条件读书,就会更爱读书,就一定能诞生像康德一们的哲学家。

①大量图书馆与诞生康德、黑格尔、贝多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走进一座城市,经常以现一些仿古建筑。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①   ,那么,我们该如保缩小这个距离,让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人的生活?其实,复兴传统文化,绝不是  ②  ;它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生活美学、生命态度与生活方式构筑而成的有机整体。因此,  ③  ,其复兴才有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在各自场景中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朋友新建住宅,某人贺以对联一副:杰构地乃幽水如碧玉山如黛,诗人居不谷凤有高梧鹤有松。

B. 某人祝福父亲过生日时献上一副对联:岭上梅花初绽,堂前萱草长荣。

C. 某人妹妹去世,留下的孩子年幼孤苦,他作一挽联:汝性最聪明,曾伴职阿兄吟柳絮;甥行皆幼弱,忍看辈著芦花。

D. 潘、何二姓结婚,潘为男家,何为女家。有人贺以对联云:有水有田方有米,添人添口便添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