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时勉,名懋,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时勉,名懋,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时方招徕远人。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及远国入贡人不宜使群居辇下。忤帝意。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寻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

(选自《明史》有删节)

1.下列对画线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 / 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 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

B.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 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 诸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C.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 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学士/ 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D.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  成迁侍读学士/ 帝幸史馆/ 撒金钱赐诸/ 学士皆俯取/ 时勉独正立/ 帝乃出余钱赐之

2.下列与本文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 古代的纪年方式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多种方法,文中的永乐、洪熙、宣德、正统都是用的年号纪年法。

C. 封建等级制在语言上有很多表现, 如“辇”是指本来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平民一般出无车,士大夫有车但不能称辇。

D. 古代“仕”多与官职有关,像做官叫“出仕”,做官的经历叫“仕途”,宫女或上流社会的女子叫“仕女”,获得的最终官职叫“致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祖决定迁都北京,李时勉上书指出大兴土木的过错,又认为有远国的使者入京进贡不应该让他们在京城群居,触怒皇上,不但建议没被采纳,不久还因谗言入狱,一年多后才官复原职。

B. 洪熙元年李时勉又因上书触怒仁宗,仁宗召他问话,他也不屈服,获罪降职,后来又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几乎丢掉了性命,仁宗直到临终时都没有原谅他。

C. 宣帝即位一年多后,准备亲自审讯李时勉,先派使者去把李时勉绑来,又令王指挥直接捆他到西市问斩,不必面见,好在两拨使者没有碰面,这才使事情有了转机。

D. 李时勉刚正不阿,仕途几起几落,是有明历史上著名的忠直大臣,还对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编纂或参与编纂了《成祖实录》和《宣宗实录》。

4.文言翻译

①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② 已,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抵之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

 

1.C 2.D 3.A 4.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② 他的建议被搁置下来,成祖又阅读他的其它进言,发现有很多都切中时弊,把他的奏疏丢在地上,又两次拿来细读,最终他的许多建议都得到了施行。 【解析】 1.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名词作主语或宾语“臣、帝、学士”,动词“迁、撒”,及文言虚词所在位置等。结合这些此题选C。 2.试题分析:“仕女”旧指官宦人家的女子。也指仕女画中的人物。其形象多属于封建时代中上层的美女。“致仕”的意思是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 3.试题分析:原句“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及远国入贡人不宜使群居辇下。……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由此可知:然而李时勉却说了许多营建北京的不利之处,违背了成祖的心意。他的建议被搁置下来,成祖又阅读他的其它进言……最终他的许多建议都得到了施行。由此可知他的建议许多得到了施行,而A项说建议没被采纳。 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第一句关键点:“其……耶,其……耶?”译为“是……呢?还是……呢?”第二句关键点分别为“中、再、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等,他们的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设色富丽谐洽,或神貌逼真鲜明,但总的说来,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

徐渭的葡萄图、《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杂花图长卷》都让人精神陡然一震。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

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厌弃自身,但他又多么清楚自己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千古重量,这就产生了特别残酷、也特别响亮的生命冲撞。而实际上他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在中国古代画家中,人生经历像徐渭这样凄厉的人不多,即便有,也没有能力把它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强烈悲剧意识的,便是朱耷。他具体的遭遇没有徐渭那样惨,但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时躲避。这些鸟鱼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而是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它们是秃陋的,畏缩的,不想惹人,也不想发出任何音响的,但它们却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冷冷地看着,而且把这冷冷地看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它们似乎又是木讷的,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它们会飞动,会游弋,会不声不响地突然消失。毫无疑问,这样的物象也都走向了一种整体性的象征。

比朱耷小十几岁的原济也是明皇室后裔,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他与朱耷都是“金枝玉叶老遗民”。他虽与朱耷很要好,心理状态却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等,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

B. 拉斐尔、罗丹和梵高在画幅中表现艺术家身心状态,能让人们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

C. 徐渭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并把凄厉的人生经历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D. 原济与朱耷心理状态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因此他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

2.下列有关朱耷绘画悲剧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朱耷绘画有强烈悲剧意识的,明确延续着徐渭的画风。

B. 朱耷绘画悲剧意识与他的人生遭遇有关,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

C. 朱耷绘画悲剧意识表现为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连孤独的鸟、怪异的鱼都好像躲避在画幅之外

D. 朱耷笔下的鱼鸟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而且把这冷冷地看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它们看起来是木讷的,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描绘的是一种异己的重要场面,很难让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

B. 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厌弃自身,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画风,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意味,反而获得了一种别开生面的美

C. 朱耷笔下的鱼鸟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这种“审丑”的画风与拉斐尔、罗丹和梵高是相近的。

D. 朱耷原济都是明皇室后裔,但朱耷与广阔自然的接触深入度不如原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入学考试有这么一道题目:“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会怎么做?”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参加了这次阅卷,答案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我会留一块作为晚餐。本杰明批注道:你很节俭。有的干脆说,统统吃掉。本杰明笑一笑,批道:你真可爱。忽然,有一个答案吸引了他,上面写道:“假如我有两块面包,我会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本杰明教授在卷末为他批了几行字:世人都知道面包的好,却不知道一朵水仙花的妙。我可爱的孩子,你小小年纪已经领略到人生的真谛,不为物质所累,堪成大器。这位学生的名字就是沃伦·巴菲特,当年刚刚20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文化是强国的根本,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须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不断地总结出强国经验,这些经验势必引领华夏民族走向复兴和强盛。在传媒界,电视广播栏目也相继推出许多关于国学教育的文化栏目,这些栏目就必定避免国学的曲高和寡。可以说,只要在大众传播和教育的相互助力下,传统文化就一定会迎来兴盛发展的春天。

①强国经验不一定引领华夏民族走向复兴和强盛。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些年来,许多报刊杂志纷纷刊登了有关吃人植物的报道,而且世界上还有许多关于吃人植物的传说。因此一些人相信,         ①        。大多数植物学家认为,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特殊的环境中,虽然有可能发生变态,但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到会抓人、会吃人的程度,因此他们认为:        ②        。但也有少数科学家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说明吃人植物的存在,         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王大石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B. 最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们的综艺之友俱乐部!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C. 张经理,您家父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我负责接待的;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要跟他打个电话。

D. 本公司经过六年的打拼,不断发展壮大,值此分公司开业庆典之际,向来自各界的朋友惠赠一份精美礼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