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根据以下示例,概括烛之武的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 示例: 事迹:邹忌三...

请根据以下示例,概括烛之武的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

示例:

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去蒙蔽。

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

事迹:

点评:

 

(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国智退秦晋联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曰:臣之壮也……   辞:推辞。

B. 又欲肆其西  封:疆界。

C. 因人之力而之  敝:损害。

D. 以乱易整,不  武:威武。

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  )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查看答案

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

(1)臣之壮也,________________;今老矣,________________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不仁;________________,不知;________________,不武。

 

查看答案

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古人常用阴阳来说明地理方位,如“沈阳”“华阴”等,如将文中的“氾南”改用阴阳的写法写出,应是________________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________________体史书。《左传》又名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人们又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并称为“春秋三传”。传说它是春秋末年___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____所作。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王问:“何以知之?”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